位於中正路上的海關碼頭,清朝時曾因1858年(咸豐八年)天津條約及1860年(咸豐十年)北京條約,而成為全臺極為重要的港口,在貿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當時的港務局碼頭及英國領事船屋就在此設立,中國政府後正式延請英國人李泰國(Horatio N. Lay)為「總稅務司」,海關管理權移轉給洋人,這是清末列強侵略北臺灣的重要史證。在河岸步道可清楚看見全長約150公尺,重力式岸壁構造的淡水海關碼頭,岸壁表面全為硬石,內填卵石的石材建造,這是為了阻擋潮水的侵蝕。當時石材多使用觀音石與唭哩岸石,還有「繫船石」與供船上下貨的「登船口」的碼頭景觀,目前為海軍的駐守碼頭,屬軍用營區範圍,遠眺這個清朝時期的遺跡,可遙想百年前的港口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