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七月補財庫求財疏文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6-2-9 09:02:05     標題: 七月補財庫求財疏文

      一般以王母娘娘為其頭.其疏文寫法為何目的.如王母娘娘親鑑:弟子000於00年00月00日00時希望王母娘娘及諸天護法眾神.共護弟子000求財得利.{這是簡易法}

二、齋醮中“疏文”的重要性  {比較正式繁雜}
齋醮、章表、疏文是演道的一種形式。現存的齋醮有開壇、奏請、灑凈、符水、誦經、神像開光、上疏奏表、存思、焚表;陰事的有:攝招、破獄、寶籙符等內容,可謂博大精深。疏文則為齋醮重中之重。

“疏文”簡單地說:“就是凡人祈求於神仙的文函”之間交往的書信相同;疏文是信仰神仙,敬天祭祖語言資訊的表達形式,是人們將自己所求的事由,通過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筆墨于紙,徹于瑯函,焚化後由神職司(年月日時)四值功曹,飛云捧送天尊,再上達天庭,架起仙凡之間的橋梁,從而溝通人與神所表達的願望,來實現人們所祈求的目的。

 常言道“頭頂三尺有神靈”,更不要說“三十六天界”的神仙了,因此,人們通過齋醮、章表,希望得到神仙的默佑。表示的方式有祈福還願、上章拜表、誦經懺悔等齋醮科儀;再加上靜思悔過,積德行善,從而擺脫苦難,消除魔障,自然“祈福福至,禳禍禍消”。
 
至於疏文最早應用淵源於古代“天子祭天地,或五嶽四瀆”。東漢祖天師將祭天、地、水的祭祀儀式最初的範本《三官手書》繼承應用,《三官手書》內容要求在上元節(正月十五),將所求“祈願”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裏,以求天官賜福。在中元節(七月十五),將“消罪”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達“地官”宮殿處,以赦其一切罪業(罪過)。

在下元節(十月十五),將釋冤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投于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災難厄劫。因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間、陰間之禍福,故將疏文呈遞三官的宮殿“三元妙緯宮”與“三元都會府”。
 
張道陵創教以後,道教承襲了這種符與“疏文”的表達方法,後來,齋醮、章表、疏文經過北魏寇謙之、南北朝的陸修靜高道的整理,道教齋醮、科儀體系已是非常龐大,而且分門別類;直到五代時,號“廣成先生”的杜光庭進行匯集。從此,開始有表詞,奏疏申用文,編篡成《靈寶文檢》與《廣成集要》。內容包括符籙、章表、奏箋牒紥(札)之屬,也唯“消災度厄,祈嗣延生,祈晴禱雨,禳蝗及滅度煉屍”等內容,此書對後世的道教齋醮、科儀有很大影響。
 
《靈寶文檢》和《心香妙語》是道教疏文的集大成,在這兩書疏文序中則知疏文起因:“上古之人,草衣木食,崖居穴外皆壽百歲而正寢,遂人氏出,鑽木取火,人們烹飪。火食則損傷精血,不加修持,致百病叢生,不盡天年”。因此,祝融畫符,分上中下病因以《祝由科》咒誦治病。這也是齋醮“疏文”的前身。
 
“疏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溝通仙凡之間的橋梁,不論個人所求,還是國家大事都可為之。從疏文類型可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即陽事與陰事道場。
 
疏文的書寫格式、字的大小都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其內容語言也比較嚴謹。更要注意寫清神仙的宮闕與其聖號,必須相稱。一般“疏文”在神仙的聖誕日都要祝壽慶賀,上章拜表,或黃道吉慶日為善信做祈福等齋醮活動。《靈寶文檢》與《心香妙語》是專門涉及寫“疏文”的書籍,但在今天來說需要變革,既要有適用性,又要不失古之遺風。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理論嚴謹,保持書寫規範等。
 
《靈寶文檢》一書認為疏文的宗旨為“宣演道法,利世之津梁也”。其中的請禱之詞、表奏、牒札已經分門別類,條文清楚。此書得到後人的整編,併為道經談及悉為嘆賞。另一冊《心香妙語》要求疏文“園融條暢,敷詞要于確切,議意主于懇誠”。這樣一來,使人捧而讀之未嘗不嘆斯道之大有,而神天之無不可格也。
 
拜叩神仙其旨在於請禱,必須以憑藉者疏意也;蓋意感自內心懇誠,意以疏動格神明,固心則必誠,故有《心香妙語》一書,其內容對請禱、齋醮分門別類,理明詞暢,各適其用以此所祈申義,致神天而可應。道以誠心為本,以疏文表奏為媒介,可見疏文在道教信仰中具有的重要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