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聖 千利休
自唐代飲茶文化傳入日本後,發展至今已成為日本民族的文化結晶,深深影響著禮儀規範及道德修養;而將日本茶道文化集大成之鼻祖即為「茶聖」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其茶道思想對於日本茶道影響深遠,且家族傳承至今,代代皆有茶道名師,堪稱日本茶道的象徵。
千利休誕生於1522年,卒於1591年4月21日,早年名為千宗易,直到後來或的豐臣秀吉賜名才改為千利休。出身鹹魚商家的千利休,自幼開始學習茶道,於18歲那年拜「茶匠」武野紹鷗為師。經過多年的學習,武野紹鷗於1555年去世後,千利休已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茶人。
1574年,千利休的茶道生涯出現重大轉折。當時擅長茶湯的千利休被熱愛茶道的織田信長相中,聘請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達一同擔任茶道師範(茶頭);織田信長過世後,千利休轉而跟隨豐臣秀吉。
在侍奉豐臣秀吉的10年間,千利休的茶道境界不斷提升,並且將過去鋪張奢華的茶風,簡化成潔心境深之風格,認為茶室應擁有山林間清靜幽美的自然風情,讓身心靈修養放鬆,因此創造了鬧中取靜的茶室「市中山居」。除此之外,千利休為茶道所構築的美感,也深深影響日本其他文化層面。
千利休的號「利休」為豐臣秀吉所賜,意謂著「銳利也要適可而止」。然而,千利休對於茶道的堅持與貢獻,讓其聲勢水漲船高,似乎有壓倒豐臣秀吉的傾向,引發秀吉的不滿;再加上秀吉隱隱約約感受到千利休對於他喜好奢華名貴、過於鋪張的不滿,最後下令千利休切腹自盡。而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則由吉田織部與細川三齋繼承,重新開創利休派茶道。
千利休切腹前,曾留下這首詩詞:
人世七十,力圖命拙。
吾這寶劍,祖佛共殺。
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
今在此時才扔給天公。
【品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