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丁仔錢的民俗觀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2016-6-22 00:30:04     標題: 丁仔錢的民俗觀

丁仔錢的民俗觀

所謂丁仔錢,即是指丁口錢,傳統俗民社會以村庄公廟為生活核心,每逢社區慶典祭祀,皆會向庄裡各家戶收取丁口錢,以作公用。有時是用以聘請戲班演出,也有是作為祭祀採買或公共器材的基礎經費。男性為「丁」,故稱「丁錢」、「丁仔錢」,女性以「口」計算,一口為丁錢的半價,是為半丁,亦稱作「口錢」。但若婦女懷孕,為祈求「出丁」,也會繳納「一丁」的費用。

一般而言,非本庄、非社群網絡中人「不得」繳納丁口錢,因此流動人口、暫住者皆不收,也曾有戶口不在地者不收的案例。若為「不潔淨」者,亦不必繳納,比如家中有喪事者,就算自願想繳都不能繳,以免因為晦氣影響祭典。全臺各地收取丁口錢的習俗略有差異,有些地方未出嫁女子不列一口,有些地方則會將牛也算一口。

丁口錢是古代戶口統計結合賦稅制度的文化遺留,伴隨冗長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形成民間信仰文化網絡。地方公廟收取丁口錢在「傳統社會」裡相當自然,是一種社會集體約定、自我約束的制度,完全不必強迫,也不會有人少報「戶口」。因為每一位有繳納丁、口錢的姓名,皆會被書寫下來,放在廟埕廣場,也會呈報給神靈知悉。繳納丁口錢,象徵著進入社區生活文化網絡,是社區居民的共享「福利」,也是共擔「義務」。重要之處在於,藉此成為同庄人,互助互利,形成在地生活共同體。(聯合新聞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