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2016-6-22 00:35:42
標題:
道教
道教
以道為教,是為道教。
所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道教是科學的宗教,所以有丹鼎修仙,長生不老成仙,可證可得。
道教是務實的宗教,所以有符籙祝由,可驅役鬼神為我所用。
道教是自然的宗教,所以法地、法天、法自然。不空論虛無漂渺的哲理,因為體道即具足一切。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家,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家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尊封老子,為了美化唐皇室,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道教與道家是不同的,因為道家是學問,道教是宗教。道教的科儀與祭祀最早可追朔於原始時期的崇拜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人神溝通的占卜等多種方式,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商周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為「顯學」且當時的陰陽家、神仙家興起,在歷史有所的影響。至東漢,社會因為戰亂與漢朝崩潰導致對宗教產生急迫的需求,於是原本儒學逐漸宗教化,此時也於傳入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道教的主要創始人物張道陵綜合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巫術並於與漢代所崇尚黃老道家的思潮逐漸融合;道教教派也於此時形成。道教雖奉老子為教主,莊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莊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由於受歐美文化影響,現在中文中的「道教」一詞,認爲起源於西元142年東漢張道陵所創立的「五斗米道」。這種歷史觀,不能被道教內部人士接受,道教內部一般認爲道教起源於傳説中的黃帝。事實上,早在東漢之前道教已有許多宗派。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而「德」則是「道」的體現。三清尊神則是「道」最初的人格化顯現,也代表了宇宙創生的三個重要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諸神,這些稱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與道體合一,道教中沒有無量天尊的稱呼,人類通過某些方式可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這些人稱為後天神仙,最高修為者也可以達到天尊。
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歷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經中還有其他說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最後,演變成三位一體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學理論。
就道教而言教主是太上老君,而玉清元始天尊為道,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經,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反觀道教經典中,玉清與上清並未入世,太清並而入世傳道,就論而言道教教主是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政治家稱為老子。
道教重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聽命於天。認為人只要善於修道養生,就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修鍊方法:煉丹、服食、吐納、胎息、按摩、導引、辟穀、存想、服符和誦經。在修身方面,道教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講究「虛心實腹」、「歸根復命」,「深根固柢」、「長生久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等等。
伍守陽 真人云:「仙道簡易,只神與炁二者而已;所以長生者以炁,所以神通者以神。」古代道家通過修道方式,追求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在,也就是透過「內丹」修煉,進而長生不死、飛昇成仙。修道是古人希望長生不老,通過對生命理解和平常對自己身體的觀察,總結出的修煉方法。道家以老子為首,其《道德經》已成為道教之祖書。莊子的《南華經》(即莊子)、魏伯陽的《參同契》、張伯端的《悟真篇》,以及著名的《黃庭經》,無不闡述發揚養生修道觀。
性命雙修,分性功與命功兩種,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鍊。道教內丹學亦可稱為「性命學」,即一套「性命雙修」為特徵的學問。《中和集》、《性命圭旨》、《金丹心法》、《天仙正理》、《金仙證論》等書都有關於「性命雙修」的論述。
不同內丹學流派對「性」、「命」的理解及對兩者的關係的認識不盡相同,但大多認為性命、神形相依。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引北宋張伯端:「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釋氏以性宗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性命雙修又有先命後性、先性後命等不同的次第,分別為內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傾向。《莊子•庚桑楚》一文中,莊子提出:「長乎性,成乎命。」《周易•說卦傳》 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說法。
《性命圭旨》提出:「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
「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現在也仍然有人將二者等同起來。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演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演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也有學者認為,道家思想與宗教或有莫大聯繫。這哲學或玄學的道家思想必有一個前身,而這個前身很可能是某種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更具體點講,一個巫教。這種宗教在基本性質上恐怕與後來的道教無大差別,雖則形式上盡可截然不同。這個不知名的古代宗教,我們可暫稱為古道教。不過道教的修鍊法許多都是傳承方仙家而非道家,方仙家才是真正古道教。
台灣仙道
作者:
water2393
時間:
2016-6-23 00:52:49
你是道~吾是道~眾生是道~
妳有心~吾有心~眾生亦然~
用心之理雖不同~萬法終究歸一統~
論就何源本意深~何不寬心觀世情~
依理依心行世道~各有所長皆為師~
靜中悟得真心現~處處該然是大道~
天聖居士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