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燒香禮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2016-8-20 00:24:03
標題:
燒香禮
燒香禮
燒香,即獻香禮,乃是對天地神明的一種禮敬。一貫道道場中的獻香禮,因各道場隨順因緣,因時因地制宜,以致於禮節略有不同,但並不影響其獻香禮之莊嚴肅穆。
燒香禮如果因緣許可,每日早、午、晚於卯午酉三時辰各獻香一次;如若無法每日三獻香,可以彈性調整,改為初一、十五獻香。師尊張天然於民國28年所撰《暫訂佛規》曾經強調活潑應事的原則,「如因佛事忙碌,有時間斷,亦不為過。設因事務覊累,心雖有願,而不得空閒者,即每日按兩次或一次燒香,亦無不可。有特殊情形不能燒香者,即在暗中叩首,亦未嘗不可也。總之不以形式拘人,不過取其至誠無息、念念不忘而已。設有閒暇無事,而故為間斷者,亦無所取耳。」
在家庭佛堂,每日早、午、晚燒香,插十二炷香(明明上帝五炷、諸天神聖三炷、灶君一炷、師尊師母三炷);初一、十五及仙佛紀念日插大把香;遇四季大典、老祖師紀念日及辦道則插檀香。在公共佛堂,除四季大典、老祖師紀念日及辦道插檀香時外,其餘皆應插大把香(三十炷:明明上帝五炷、諸天神聖三炷、彌勒祖師三炷、南海古佛三炷、五教聖人三炷、活佛師尊三炷、月慧菩薩三炷、各位法律主三炷、灶君一炷、師尊師母三炷)。
獻香前,要平香爐、擦拭佛桌,此一步驟不僅是清理外在的香爐佛桌,也是藉此內觀自性佛堂,清理內在的雜念、執著,點燃心中光明心燈,使自性重現光明。
執燒香禮時,不僅是獻香給諸天神聖,也要反省懺悔,也能收束身心,獻香過程除了佛號外,最重要的是「愿懺文」,懺其前愆,悔其後過。每日修持,更為謙下、包容。
插香於香爐時,必要居中,具要豎直,回應內心要時時守中。每炷香與香之間,以一寸為宜,代表二六時中,念念不離方寸寶田。
除日常與初一、十五的燒香禮外,在四季大典、仙佛紀念日、辦道、法會、求慈悲等禮節活動時,則有更為莊嚴與繁複的禮節,請參見其他相關詞條之介紹。
愿懺文在燒香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全文與釋義如下:
虔心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幸受真傳。(三叩首)
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註天盤。(三叩首
凡係佛堂顛倒錯亂,望祈
祖師赦罪容寬。(十叩首)
南無阿彌十佛天元。(十叩首)
大意是感恩明明上帝無極老母賜下一條度脫生死苦海的明路。彌勒祖師辦理收圓大事,救渡眾生。自身應在佛前懺悔己過,並精進改過自新,未來方能同上理天。在有形的佛堂或自身內心無形的佛堂如有任何錯誤之心念或行為,誠心祈求祖師能夠赦罪寬恕。藉由彌勒祖師的護持,徹底改過自新,行功了愿,將功贖罪,回復自性佛堂的清靜。如此每日三次,藉由燒香禮節中的愿懺文,反省己過。因此燒香禮不僅僅是向諸天仙佛獻香,亦讓燒香者進行內心的懺悔與沉澱。
【撰寫者】
林敬智(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助理教授)
【參考文獻】
1. 曾人口,《金湖春秋》,彰化市:中國詩文之友社,1978。
2. 李豐楙,《民國八十五年金湖港文化祭:舊金湖港萬善祠一百五十週年祀典紀念專輯》,雲林:金湖港萬善祠管理委員會,1996。
3. 李豐楙,〈台灣雲林舊金湖萬善祠及其牽習俗:一個自然/非自然、正常/非常觀點的結構分析〉,《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臺北市;允晨文化,1999,頁11-55。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