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看病以前 醫師教你應該先做這5件功課 [列印本頁]

作者: 東文    時間: 2016-10-19 18:18:01     標題: 看病以前 醫師教你應該先做這5件功課

看病以前 醫師教你應該先做這5件功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患者在就醫前一定要先了解自身病症,否則醫術再好的醫師,也沒辦法給予正確診斷,回憶型的病患最常見老年人,經常忘記症狀發生的時間、做過怎樣的檢查,吃過什麼藥,醫師必須要逐步誘導,協助患者想起疾病發生的歷程。

「很多患者以為全台醫療院所的電腦都是連線的。」陳欣湄說,這是常見的誤會,目前雖有雲端藥歷,但個人的就診病歷在其他醫院是看不到的,包含手術、檢查、X光片等。常有患者說:「醫師我上次有在XX醫院看病,檢查結果我忘記了,但是你們電腦裡應該都有我的報告。」她強調,病歷無法跨院調閱。

另外,部分醫院網路連線不像一般公司行號如此飛速,大量資料下載需要花時間,在分秒必爭的診間中,很難會為了一般疾病去調閱資料,建議患者把自身資料準備好,就診時一併告知,才能減少風險,幫助醫師給予正確判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說,健保給予台灣民眾就醫上的便利,不少患者常有我看醫師就是要「問到飽」的心態,但協助急重症的醫學中心因為患者太多,建議應該先問重點。

王森德鼓勵民眾可以用筆記的方式,將大小疾病記錄下來,特別是慢性疾病患者,血壓、血糖等確實紀錄,對醫師判斷病情非常有幫助,一般的疾病如發燒、咳嗽等,也可以記下來,包含頻率與發生時間,建議可以帶著自己的健康筆記向家庭醫師詢問。

●醫師最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1.症狀(如咳嗽、發燒)
2.症狀發生頻率
3.症狀發生時間
4.有無藥物過敏
5.是否曾動過手術
6.是否有慢性病、其餘特殊身體狀況(如懷孕)

●健康日記,可以這樣寫
1.症狀發生時間、頻率
2.就診地點、醫師
3.服用藥物種類與次數
4.用藥後症狀變化
5.醫師每次給予改善疾病的建議

●事先做功課,可以讓問診更有效率
1.懷疑慢性病,可先量血壓、血糖供醫師參考
2.若是第二次看診,準備首次看診檢查報告、用藥
3.同時吃藥品與保健品,可提供成分、品名給醫師
4.查看藥單瞭解自身是否有重複用藥
5.提供簡單版的自身記錄的就診紀錄

病患如果提供病情越多的相關資訊,醫師在診斷上就能夠更加有效率與準確,對於雙方面都是有益處的!!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