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千年不解之仇 -淺談伊斯蘭教及其與基督教、猶太教間的仇 [列印本頁]

作者: CVN-80    時間: 2016-12-4 20:57:22     標題: 千年不解之仇 -淺談伊斯蘭教及其與基督教、猶太教間的仇

壹●前言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以來,本土境內 最嚴重的攻擊事件,這一次事件經證實為以奧薩瑪.賓拉登為首的回教恐怖組織所為, 而這一次的恐怖攻擊造成西方世界極大的震撼。以奧薩瑪.賓拉登為首的回教恐怖組 織屬於回教狂熱激進的基本教義派組織,這個組織挾帶著民族間(阿拉伯人與猶太
人)、意識型態(伊斯蘭文化與墮落、腐敗的西方文明)、宗教(回教與猶太教、基督 教)上的各種糾纏不清的仇恨、再加上阿富汗、蘇丹、伊拉克、伊朗等國支持,對未 來國際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自然也引起美國及西方國家的仇視及報復行為。而賓拉 登等激進份子更利用這種文化與宗教的衝突,趁機發動回教世界的「聖戰」,讓恐怖組 織與激進的回教勢力及國家更緊密結合,形成一股極大的恐怖勢力,這股恐怖勢力在
現今世界上正方興未艾,帶來國際社會間的動盪不安,伊斯蘭教與西方世界間千年糾
纏不清的仇恨不能化解,那麼未來世界也不會有安全可言。
貳●正文
一.伊斯蘭教的興起與現況
1.興起:大約在西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宣佈奉到真主的啟示,命其為人
類的最後使者,號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懲罰。他宣稱真主是宇宙 萬物的創造者和獨一無二的主宰,反對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又針對亞
伯拉罕、耶穌等使者以及經典提出了與猶太教及基督教不同的見解。62
2年,在麥加貴族的迫害下,穆罕默德與其信徒遷徙麥地那。經過10年 鬥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取得統治地位,在穆罕默德去世後開始向外 擴張和征服。100年後,阿拉伯人建立的世界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
伊斯蘭教成為統治者的宗教。
2.現況: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 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
快的宗教。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
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
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約有信徒12億多,是最有活力的世 界性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二.伊斯蘭教的教義
1.唯一真主:伊斯蘭教基本信仰是:信仰真主「阿拉」是唯一真實的主宰;「阿 拉」和基督宗教的「上帝」,猶太教的「耶和華」所指的應為同一位
神。Allah在阿拉伯語原意即為「神」,跟猶太民族使用的希伯
來語「神」Eli是同根字。因此穆斯林並未禁止其他的宗教,而且
古蘭經中承認耶穌、亞當、亞伯拉罕、摩西等人與穆罕默德同為先知.



2.經典:古蘭經、聖訓。穆罕默德說:「古蘭經乃是來自宇宙唯一真神的至尊至 終經典根本經典」,是真主的言語。經文強調的主旨是真主獨一。他超絕 萬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義上以物配主,則是不可寬恕的
大罪。聖訓集,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認的聖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
錄。
3.五功:伊斯蘭教宗教義務就是稱為信仰支柱的五功:
(a)信仰作證(念清真言)-默唸信仰要義「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 罕默德是阿拉使者。」
(b)謹守拜功(每日五次)-每天五次面對聖地麥加,向阿拉禱告、敬拜。
(c)完納天課(法定施捨)-每年年終課稅,賙濟窮人。
(d)封齋節欲(及齋戒月,每年一月)-守齋戒,特別在九月的聖月期間。若
不遵守齋月等規條,阿拉的救贖就不會
臨到。
(e)朝覲天房(有條件者一生至少一次)-一生至少一次到麥加朝聖。
4.教法與生活:教法在伊斯蘭社會生活中擁有至上的地位,使伊斯蘭教成為以律
法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內容從宗教禮儀、社會倫理、政治制度、
經濟活動到法律規範,幾乎涵蓋日常生活的全部行為,構成一個包
羅萬象的應盡義務的體系。因此,伊斯蘭教不僅是宗教信仰和意識 形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伊斯蘭教徒認為在生活上也 要有好的行為,才能得到完整的拯救。他們相信:審判的日子來到 時,阿拉將手拿天秤,衡量個人在地上的行為。雖然阿拉的審判帶
有憐憫,但每個人仍希望自己在天秤上的好行為遠遠超過壞的行
為。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有一本冊子,上面記載著各人在地上的行
為,直到審判日,阿拉會根據這冊上的記錄施行審判。但若能如聖
戰中的烈士一樣,為維護伊斯蘭教而戰,甚至戰死沙場,則此人必
在審判之日,獲得完全救贖,最後進入阿拉的樂園。因此聖戰在伊
斯蘭教徒的心中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是可以不計一切犧牲生命也
要達成的使命。
三.伊斯蘭教的派別
穆罕默德去世後,因爭奪繼承人產生了爭執,再加上對穆罕默德聖訓的解釋
不同,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教派。目前全世界的穆斯林主要分屬於什葉派(Shi’
ah)與遜尼派(Sunni)兩大派別。其中什葉派佔10%,遜尼派佔90
%。除伊朗、伊拉克及巴林等少數國家外,大都為遜尼派



1.遜尼派:伊斯蘭教主流派,俗稱正統派。是伊斯蘭教中信徒最多、分布最廣的
教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 90%。是在第三任哈里發時期,伊斯蘭 教內部因爭奪領導權而逐步形成的。在政治上承認艾卜·伯克爾、歐麥
爾、奧斯曼、阿裏四大哈裏發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也承認伍麥耶
王朝和阿巴斯王朝時期的所有哈里發,因此受到伊斯蘭教歷代政府的支
援和保護。在經典上,既承認《古蘭經》也承認“聖訓”,認為《古蘭
經》是伊斯蘭教的根本,“聖訓”是《古蘭經》的補充。“六大聖訓”
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語言和行為,被視為立法的主要依據之一。
2.什葉派:穆罕默德過世後,由於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對繼承人該由何者擔任
產生爭論。其中主張擁護穆罕默德姪兒兼女婿阿里及其後裔為「哈里發」 者(執掌政教大權者,原意為代理者、繼任人),他們認為只有穆罕默 德的家屬後代阿里、哈桑、海珊等人有權任哈里發,其他的哈里發都是
篡權者。後來形成「什葉派」,「什葉」的阿拉伯語意為「黨人」、「派 別」,。什葉派強調光榮的殉道,認為在危難時刻,可以採取強硬激烈
的手段,包括聖戰。根據什葉派的信仰,國家應該是神治的,也就是由
阿拉透過伊瑪目(Imam,宗教領袖,阿拉伯語意為領袖、師表、表率、
楷模等。伊斯蘭集體禮拜時站在眾人前面率眾禮拜者)來統治政府,如
伊朗的柯梅尼。
3.蘇非派:為伊斯蘭教的密契主義(或稱神秘主義),為追求精神層面提升的伊斯蘭 教團,其詮釋的方式有別於一般教徒,他們在生活方面相當嚴格,我們
稱遵行蘇非主義者-蘇非行者,他們認為透由冥想及導師接觸到阿拉, 他們把阿拉人格化、倫理化,把敬畏之心化為對阿拉無私的愛,西方學
界稱蘇非主義為「普世的伊斯蘭」(Popular Islam),源於盛行在穆斯林普
羅大眾,及至伊斯蘭世界。
4.瓦哈比派:是興起於 18 世紀中的一股伊斯蘭教運動,以首倡者穆罕默德·伊本·
阿布多·瓦哈比而得名。該派有點類似基督教中的喀爾文教派,主張清
除伊斯蘭中類似民間信仰的部分。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後與
阿拉伯半島的紹德家族領袖穆罕默德·伊本·沙烏地(Muhammad ibn
Saud)合作,促成了後來沙烏地阿拉伯的成立。
四.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間的千年仇怨
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發源於同一個地區,他們的祖先也同樣都源自於
亞伯拉罕,同樣是信仰唯一的真神,或許就是因為源於同一信仰反而更不能接受
互相之間的差異,再加上為了爭奪相同的土地彼此之間互相征戰,更產生了糾纏 千年的仇怨。
1.十字軍東征:



(a)聖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聖地。在歷史上,它是希伯來王國的首都,所羅門
國王在這裏為猶太教神耶和華建造了聖殿 ──「第一聖殿」。於是,耶路
撒冷成為猶太人宗教生活的中心。同時,耶路撒冷又是基督教的聖地。耶
穌在耶路撒冷受難,被釘於十字架上處死。數日後,耶穌於此復活。3世
紀30 年代,羅馬皇帝之母在耶穌墓地建造「聖墓教堂」。耶路撒冷也是
伊斯蘭教的聖地。據傳,穆罕默德某一夜從麥加乘天馬來到耶路撒冷,站
在一處岩石上在天使陪同下升霄,遨遊七重天,並接受天啟,於黎明前返
回麥加。據說,這一事件發生在621 年7月的某一夜晚。8 世紀初年,
伍麥葉王朝哈里發在保留原聖殿圍牆的情況下,於此重建了阿克薩清真寺
(遠寺)建築群,從此這一建築群所在地區被伊斯蘭教視為聖地。
(b)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伊斯蘭教徒在636年開始控制耶路撒冷。十一世紀中期,土耳其的 回教徒連番征戰勝利,勢力直接威脅各天主教國家。加上朝聖的基督徒到
耶路撒冷的路被封,朝聖者受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國亦被回教勢力包圍。
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1095年11月發出呼籲,請法國信徒以武力維護
信仰成立十字軍。在為反對異教及收復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十字軍
東征的侵略戰爭拉開了序幕。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
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1095年11月 26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蒙召開克萊蒙會議,號召所有人
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說參加遠征的人可獲赦罪,
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自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神的旨意」 亦成為東西方教會召集軍隊的口號。
(c)影響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其後共有十次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之
初,各式各樣的殺戮、搶劫、虐待,都是中世紀歐洲史上令人發指的“暴
行”, 即使是聖地,也難逃征伐殺戮等惡行摧殘。耶路撒冷被攻克時,聯
合守城的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幾乎全遭屠殺。而這些軍隊的暴行,造成 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
2.以巴的衝突:
以色列(猶太)從古便是個命運多舛的民族,曾被亞述、巴比倫、波斯、 亞歷山大、羅馬帝國征服過。於是,以色列民族就有很多人離開故鄉,漂泊世
界各地。原本的故鄉也被伊斯蘭教徒佔領,在歷史中,他們遭到無數次的迫害,
其中最有名莫過於2次大戰德國納粹的屠殺。在2次大戰後,猶太人感於久無
故鄉,遭到迫害無數,提出建國的計畫,獲得歐美各國的同情與認同。於是以


千年不解之仇 -淺談伊斯蘭教及其與基督教、猶太教間的仇恨- 色列這個國家在故土成立。但因為四周各國均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而 以色列建國的這塊土地同時也是巴勒斯坦人自古居住的地方,於是以阿戰爭、
以巴衝突便不斷的發生。
3.恐怖攻擊:
從古至今,伊斯蘭世界與西方便有極大的隔閡。而最近數十年,又因為以 阿戰爭中,美國提供武器給以色列,更加寬中間的仇視。於是有激進的伊斯蘭 份子策劃了許多對美國或西方世界的恐怖攻擊。
(a)慕尼黑事件: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奧運上,以色列選手被「黑色十
月」的恐怖組織綁架殺害的慘案。而黑色十月主要是訴求已
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獨立的組織。
(b)刺殺教宗事件:1981年5月13日,土耳其人阿格卡向教皇保祿二
世開槍,他在事先寫好的一封信裡解釋︰“我決定殺死十
字軍的最高指揮官,保祿二世。”除了這種個人的反對行 為外,阿拉伯世界也總是把西方看成天敵。只要是反對西 方,無論是政治、軍事和石油方面的敵對行動,都是合法
的報復。
(c)911 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美國國內航班被劫持,其中兩架
撞擊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天大樓世界貿易中心一架襲擊了首都
華盛頓五角大樓。世貿的兩幢110層大樓在遭到攻擊後相繼
倒塌,附近多座建築也受震而坍塌,而五角大樓的部分結構被
大火吞噬。死傷者數以千計:機上乘客共265人,世界貿易
中心2650人死亡,其中包括事件發生後在火場執行任務的
343名消防員,若干執行採訪任務的記者,以及警察、五角
大樓則有125人死亡。這此事件是由奧薩瑪.賓拉登所發起 的號稱對美國的聖戰。
4.美伊戰爭: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希宣佈向恐怖主義
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Axis of E
vil),認為伊拉克協助奧薩瑪.賓拉登發動恐怖攻擊,並擁有毀滅 性武器,於是在未經過聯合國同意下派兵攻擊伊拉克。但伊斯蘭國家如
伊朗、敘利亞則認為原因並不單純。根據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的看法,
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所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只是猶太集團龐大侵略計
畫的序曲。美軍攻下伊拉克後,將以伊朗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出
兵伊朗,最後則輪到敘利亞。最終目的是透過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
伊斯蘭民族的經濟命脈-石油,從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個中



參●結論
觀以上我們可以發現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在信仰上、生活上、思想上有
許多的差異,再加上以這些宗教為立國基礎的國家彼此間利益上的衝突,造就了許多的糾
紛甚至於是戰爭,阿拉伯回教民族於7世紀初葉至8世紀中葉,高舉「聖戰牌」大舉向外 擴張,在北非、伊比利半島、中東、波斯和印度北部建立了回教統治的大地盤。到了十一
世紀末葉,基督徒控制了西地中海、征服了敘利亞、奪下了西班牙的托雷多(Toled
o),聲勢大振,但也從此展開了兩大宗教之間的連綿聖戰。從11世紀到13世紀,西
歐的基督教強權向回教集團發動了「十字軍東征」,自1095年第一次東征至1291 年最後一次東征,其間雖征戰多次,基督徒最後被趕出敘利亞,回教徒和回教文化在中世 紀有過燦爛煇煌的日子。但十五、六世紀後,歐洲國家愈來愈強大,十八、九世紀他們挾
帶著精良的武器席捲全世界,以強大的武力推展他們的強勢文明,二次大戰後,西方帝國
主義沒落,新興獨立國家普遍興起,其中包括不少回教國家。後殖民時代,回教民族在追
求國家獨立、領土完整以及文化與宗教尊嚴的大纛下,不斷發動聖戰。據估計,在冷戰時
代,回教國家之間以及與非回教國家衝突32次,其中有大有小,也有聖戰與非聖戰。聖 戰起因涉及宗教、政治、文化、經濟和土地,巴勒斯坦人民向以色列發動的聖戰,歷時最
久亦最複雜,迄今仍陷膠著,巴勒斯坦人民在聖戰中犧牲無數。一場場看似獨立的戰爭卻
逐漸累積成巨大的仇恨,逐漸的盤據在人們的心理,糾纏綿延了千年之久,只要一有人挑
撥利用就如火山爆發一樣一爆不可收拾,例如前幾年的漫畫事件,丹麥一位漫畫家用漫畫
諷刺穆罕默德,造成許多穆斯林的抗議,他們不止焚燒丹麥國旗,連德國、義大利和美國 國旗都不放過,雖然這些國家並沒有刊登穆罕默德漫畫,但穆斯林顯然將西方看作一體,
所有這些國家都應該為他們的不幸負責。再如2006年9月13日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
世在德國雷根斯堡的演說中,引用拜占庭基督教皇帝曼紐爾二 世的說法,指稱「穆罕默 德只有邪惡跟不人道,靠著刀劍起家」,使得全球穆斯林教徒再度掀起一股怒火!從歐洲、
非洲、中東到東南亞的穆斯林要求教宗親口道歉,巴基斯坦 國會更 通過決 議譴責 教
宗,並召 回駐教 廷大使 ,土耳 其回教 領 袖要求政 府取消 教宗訪 問,抗議民眾大
聲要求教宗下臺!雖然教宗 已經在 梵諦岡 週日的主 日彌撒 公開表 達歉意,但各 地
回教徒還 是群起 抗議, 對立衝 突正在 國 際間漫延 。或許他只是強調伊斯蘭跟基督 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認為不同文明(尤其是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在本質上迥異,
不應融於同一社會,應將彼此分開,以避免社會解體。但是在雙方長期的仇恨心理驅使下,
這樣的言論只突然引來更大的仇視。阿拉伯穆斯林基本上已經普遍相信西方國家正共謀消
滅伊斯蘭,包括奧薩瑪.賓拉登在內的回教基本教義派和極端主義分子,都認為今天回教 文化和回教國家的沒落與衰敗,西方帝國主義與物資主義要負最大的責任,這也是促成賓 拉登和其他偏激組織採取恐怖手段進行聖戰的主要原因。小布希總統宣稱美國追剿賓拉登 和阿富汗塔里班政權,是一場「反恐怖戰爭」,也是「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奧薩瑪. 賓拉登和塔里班政權則大聲疾呼全世界回教徒團結起來對美國進行一場「聖戰」。聖戰的


千年不解之仇 -淺談伊斯蘭教及其與基督教、猶太教間的仇恨- 阿拉伯文是jihad,即英文的「神聖戰爭」(Holy War)之意,亦可稱為「護
教戰爭」。基督教的「十字軍」(crusade),即相對於回教的聖戰;賓拉登近幾
年常在文告中號召回教徒與猶太人和十字軍(基督教徒)打一場聖戰。而近幾年,大量穆
斯林湧入歐洲,但歐洲人卻只單方面迫使這些移民完全接受歐洲文化,放棄他們原有的宗
教信仰和習俗。這些穆斯林往往成為二等公民,還得應付歐洲高失業率重創少數族裔的現
實。在歐洲反移民政策聲勢下,穆斯林移民雖然享有同樣的公民權利,但卻無法真正成為 歐洲人,歐洲社會也不願重新適應穆斯林充斥的文化,不讓他們同化到當地文化中,從而
使得社會問題叢生。
今天從世界各地多次的恐怖攻擊事件後,再看到伊斯蘭 教徒裡,好 像有很 多
人發動戰 爭、聖戰,我們一般人總以為伊斯蘭教是可怕的宗教,是以攻擊殺人為擴
張自己領域的激進恐怖份子,其實這不是古 蘭經的教 義,古蘭 經裡沒 有教人 要
發動聖戰 。事實上,穆罕默德鼓吹軍事手段時,主要是呼籲對迫害伊斯蘭教的勢力 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非用暴力去傳播伊斯蘭教教義,或逼迫異教徒皈依伊斯蘭教。
古蘭經裡 的聖戰 是抵抗 侵略, 指當別 的 國家發動 戰爭來 侵略伊 斯蘭國 家
時,教徒 們們應 當要奮 起抵抗 ,決不 是 去侵略別 人。今日,多數的人大都從
西方的觀點看待這件事,因此便會主觀的認為阿拉伯國家是好戰、激進的,但是如果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阿拉伯世界長期受到西方國家的剝奪與侵略,因此,想要解決紛 爭,雙方都必須好好的了解對方,並且要試著從多方面來看待這件事,而並非一味的
想用戰爭來結束紛爭,如此才能找出結束衝突的方法。伊斯蘭世界和歐洲國家的領袖
計畫舉行國際會談,希望能通過溝通來化解穆斯林和西方世界所激化出的濃厚火藥
味。小布希日前公開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國,這是一項值得肯定的發展。但願藉
著文化間互相的了解、溝通與彼此尊重,能真正解決這些盤根錯節的仇恨,讓人類能 得免於恐懼,讓世界和平的理想早日降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