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列車上的女孩電影和書 [列印本頁]

作者: 第五次元    時間: 2017-3-20 18:41:28     標題: 列車上的女孩電影和書



說實話,我認為"列車上的女孩"的電影海報很成功,一個張大眼睛的女孩,空洞的雙眼透過車窗在看,她在看甚麼又看到甚麼?不用說任何語言,女孩渾身散發出來的氣息讓人想到70年代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拍攝的名片"驚魂記"。

觀賞過後只覺得沉悶枯燥,因為要驚悚,整片氛圍被導演刻意用色彩顯得壓抑,但是以旁白方式來貫穿整部電影又破壞了壓抑營造出來的驚悚,降低了整部影片的質感。整個劇情簡單說就是三個有問題的女人的故事,然後由一個大瘋子來貫穿,這個大瘋子卻又因為酗酒喝到茫失掉部分記憶,引發出來的讓觀眾有便秘感的懸疑片。

看完了電影因為實在魯鈍的看不懂,去借了小說回來看,發現這真不是一部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小說。故事是三個女人以及與他們有關的人的故事,很平凡,簡單說起來就是書中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創痛,因為害怕所以隱瞞,繼而引起懷疑,再引發偵伺,由懷疑而有痛苦開始酗酒、濫交;想要逃離不安所以說謊找尋虛妄的幸福和安全感,又因為不知道放手最後造成悲劇。這些心理的轉折演員很難詮釋出來,還是三個人,跳來跳去,也很難讓觀眾有共鳴,小說可以很清楚的用日期釐清前後關係,電影就比較難了。

女主角被演員愛蜜莉·布朗詮釋的很好,可惜把地點從倫敦搬到紐約,兩個地方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難怪我當初看就覺得怪怪的,總感覺那個劇情不像美國人會發生的一樣。

看了電影的感想是:一個人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觀看事情,也許事情並不是表面所呈現的,況且每個人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所看所想是自己意識的投影,有可能扭曲的厲害,這樣容易誤導和傷害別人。看過小說後的感想則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要學習克服的事,能救贖自己的唯有自己,把救贖建立在外人身上根本是緣木求魚,還有可能每況愈下把自己拖入更深的深淵。

我看過很多外國小說或描述心理/精神疾病的小說,外國人容易用酗酒、濫交來發洩,中國人好像比較少有這方面的問題,是文化教育的差異嗎?仔細想想,也許我老了,所有的觀念都停留在過去,現代極度西化的後果讓台灣也逐漸步入西方的後塵,就像當初胡適他們極力推崇德先生、賽先生,提倡白話文說是進步一樣,但是這個進步是好的嗎?在文化、精神上是進步還是退步?恐怕只能由後代人評判,我們是看不到了。


附件: 01_136.png (2017-3-20 18:31:35, 338.2 KB) / 下載次數 1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MyMzA1MTd8MWVmMzdhMTF8MTczNTI5ODAxN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