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交魚雁尾式-文樓 [列印本頁]

作者: 個人言論    時間: 2017-5-8 00:36:36     標題: 交魚雁尾式-文樓

交魚雁尾式 文樓

 


文樓
交魚雁尾式
雕塑
黃銅
48 × 31 × 35cm
1988
Van Lau
The Pose of Fish Spawning
Brass

作 品 賞 析 
  《找尋回歸民族藝術傳統精神》
  藝術探索道路上,竹系列雕塑為作者近年對中國優秀傳統文人畫體系,做過深入思考的創作成果。
  竹雕塑的精神思想--竹和中華民族的繁衍與壯大,有著久遠而又親切的關係。它不僅在物質生活裏,一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在中國人精神生活中,佔有相當超越的地位。竹高挺節勁、外直中虛、高度耐性、富彈韌性、能屈能伸,頗能與文人畫所強調的「人品」理論相承接。竹雕塑的表現技法--從現代藝術的簡化抽象、幾何結構的造型入手,和各不同金屬材料焊接和表面處理手法呈現作品的形、質與色調。既具中國傳統精神,又富時代的觀感。(作者自撰)


藝 術 家 小 傳 
  幼年隨父母移民越南,在越南完成中文中學教育,旋即保送赴台就讀台南省立工學院建築系。曾隨郭柏川老師習畫,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隨即教學於省立彰化中學。一九六○年移居香港,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一九六四年獲美國國際教育署獎學金赴美訪問學習。此後在香港定居並為一專業雕塑家。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兼任講師,積極參與香港文化藝術活動,七、八十年代先後創辦多份文藝刊物,擔當多個文化藝術團體顧問、諮詢委員與理事之職。近十年除了專志藝術創作之餘,同時主持香港車華文化促進中心之工作。該中心每年舉辦有關之節目在一百項以上,對發揚傳統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有深遠的作用。   自一九六○年開始,從台灣到香港至今,積三十多年創作教學與文化活動之經驗。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責任與使命;在創建我新文化藝術的道路上,必須堅持繼承與發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需站在民族文化這個基礎上與外來文化(傳統與現代)作出交流結合、或採長補短、或全面繼承、或取其一端、或加以改造、或完全捨棄、或中西合璧、或全面西化。高樓大廈不可能平地而起,文化藝術的創造同樣先要擁有堅固的根基。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