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阿卜杜爾蒙尼姆•穆拉亞恩(Abdulmonem Murayyan)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將5種不同品種的洋蔥萃取出的槲皮素與大腸癌細胞共同培養,進而觀察並分析癌細胞的變化情形。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洋蔥對抑制癌細胞都有幫助,尤其以紅皮洋蔥殺滅癌細胞的能力最強。此研究報告已發表在2017年6月8日《國際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
其實,國際間之前就有數篇關於洋蔥對抗疾病的研究報告,早在2004年10月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劉瑞海( Rui Hai Liu) 教授,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發現洋蔥內富含類黃酮這種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有效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罹患率。類黃酮素是種類最多的植化素家族,花青素、兒茶素、檞皮素、芹菜素和檸檬黃素等都屬於類黃酮素家族。
此外,洋蔥對預防骨鬆的效果也得到肯定。1999年9月國際知名《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經由動物實驗,美國的科學家發現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疏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同年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的動物實驗也證實,洋蔥具有提高骨質密度的功能,更年期婦女應多吃洋蔥,可有效遏止骨中鈣質流失,預防骨鬆。
2005年4月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研究指出,洋蔥內一種稱為GPCS( γ-l-glutamyl-trans-S-1-propenyl-l-cysteine sulfoxide ) 的多肽類化合物,可以抑制蝕骨細胞 (osteoclast) 的活性,有效減緩骨鈣流失。多吃洋蔥,可幫助減少骨鈣流失。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治療骨鬆的藥物還要好。
2007年《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報告發現,類黃酮素的攝取量越多,神經認知功能越好,顯示多吃洋蔥,甚至還有預防失智症的功能。
洋蔥若是加熱過久,其中的維生素B、C容易被破壞,鉀離子也會流失,若是以營養成分的觀點,建議洋蔥還是生吃較佳。日本大阪教育大學(Osaka Kyoiku University)2001年2月份發表在《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的研究報告指出,若洋蔥加熱煮熟後,會有30%的槲皮素流失掉,故學者建議洋蔥生吃為宜。但是洋蔥屬於產氣食物,容易導致腸胃脹氣、甚至造成腹痛的情形,所以腸胃功能弱者,還是避免生吃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