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佔地2000英畝(約8平方公里),是曼哈頓中央公園(Manhattan's Central Park)面積的兩倍多。當時自詡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有天下唯我獨尊的霸氣。他將自己看作那個時代的太陽神阿波羅. 而當1662年安德烈·勒諾特爾 (André Le Nôtre)翻修這座最好的王宮花園噴泉時,其靈感來自於羅馬的太陽神在黎明時分, 乘坐金光閃耀的座駕, 從海面升起, 劃過天際的景象。由查爾斯·勒布朗(Charles Le Brun)設計的噴泉,形狀宏偉而引人注目,由口吐白沫的駿馬、鯨魚和吹著花環纏繞的噴水號角的特里同海神(tritons)等群像組成。噴泉矗立在長達一英里的運河源頭,使這座王宮花園看似沒有盡頭。
座落於聖梅里教堂(church of Saint-Merri )十六世紀華麗的哥德式建築與被愛打趣的法國雕塑家讓·丁格力(Jean Tinguely)稱為"卓越的怪物"的蓬皮杜中心之間,斯特拉文斯基噴泉必定會讓哪怕最自得的藝術史學家露出微笑。作為根據1978年頒布的總統令委托建造的巴黎七座新噴泉之一,這座讓·丁格力和尼基·德·聖法羅(Niki de Saint Phalle)設計的多彩而富於動感的噴泉喚醒了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這位出生於俄羅斯的作曲家作品的主題。對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同時代人而言,馬戲團是一個流行的主題,這個夢幻般的迷人噴泉恰恰很像小丑。噴泉位於皮埃爾·布萊茲(Pierre Boulez)的地下音樂研究中心上方,1983年開始噴水時,法國《圖片報》(Le Monde)認為它具有"十八世紀機械音樂盒的特徵"。
1709年6月27日聖參孫節(St Samson's Day)當日,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在烏克蘭的波爾塔瓦(Poltava in Ukraine)打垮了入侵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Sweden's King Charles XII )的軍隊。64座噴泉組成了大瀑布(Grand Cascade )的核心部分,水流噴湧而下, 自彼得夏宮(Peterhof)這座彼得沙皇(Tsar Peter)的宮殿沿著運河筆直流入聖彼得堡附近的波羅的海(Baltic ). 這座噴泉是於1802年由弗朗切斯科·拉斯特雷利(Francesco Rastrelli)完成,並配了由米哈伊爾·科茲洛夫斯基(Mikhail Kozlovsky)所做的參孫與獅子摔跤的鍍銅雕像。獅子象徵著查理十二世,而參孫則是勝利的俄國沙皇。它們是彼得大帝這座華麗奢侈的赭石與白色宮殿的完美陪襯,是1730年對凡爾賽宮的一次機敏反擊。20世紀40年代,德國軍隊摧毀了皇宮,並盜走了參孫雕像,這裏由瓦西里·西米諾夫(Vasily Siminov)在1947年所做的複製品代替。對宮殿的修復還在繼續。穿過閃光的水霧,參孫的雕像據說代表著文明對野蠻的勝利。
9. 倫敦海德公園,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紀念噴泉(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 Hyde Park, London)
這座由凱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設計,於2004年7月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面對褒貶不一的評論中親手開啟的景觀噴泉,但在過去的十年中已越來越受歡迎。參觀噴泉的早期遊客在電腦雕刻的康沃爾花崗岩石上滑倒並跌傷,令噴泉的開放多多少少受到負面影響。水流自大橢圓形噴泉兩側流下,一側非常平滑,而另一側則崎嶇多石,象徵著王妃的一生。泉水浸泡了周圍的綠地,形成沼澤般的環境。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如今皇家公園告訴遊客"請隨時坐在邊緣,洗淨你的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