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斯德哥爾摩索爾納購物中心(Solna Centrum shopping mall )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其藍線地鐵站(Blue Line Metro station),該地鐵站開通於1975年。藝術家安德斯·阿貝格(Anders Åberg)和卡爾·奧羅夫·比約克(Karl Olov Björk)為地下大廳的裸露岩牀塗上令人激動的鮮艷紅色。在這裏乘坐自動扶梯就像被吸進或逃離某個神秘的巫師洞穴。自1957年,遠超一節地鐵車廂額定人數的藝術家們已經將100座地鐵站中的95座變為了難忘的公共藝術品,因此也印證了那句將70英里長的斯德哥爾摩地鐵描述成「世界上最長的藝術畫廊」的話。也許只有莫斯科地鐵(大多建成於更早的年代)能夠與這一卓著成就比肩。
幾十年來,繪有黃道十二星座圖案的壯觀而備受喜愛的中央車站大廳的天花板在大部分時間是隱形的。過往旅客抽過的無數煙草給屋頂覆蓋了厚厚的尼古丁焦油,多年來旅客們匆匆穿過這座壯觀的學院派建築(Beaux-Arts style building)的大廳前往下層的67座站台。車站是由沃倫和韋特莫爾事務所,與里德與斯特恩事務所(Warren and Wetmore, and Reed and Stern)設計,穹頂畫作由法國藝術家保羅·凱撒·埃盧(Paul César Helleu )與紐約的查爾斯·貝興( Charles Basing)及其助手團隊基於中世紀的星圖繪製。黃道十二宮的形像在藍綠色的背景下由金箔勾勒而成,讓人想起希臘和意大利南部的秋冬季的夜空。經過清洗和復原的天花板於1998年重新亮相。
這座尚未完成的巴洛克教區教堂的天花板美得熠熠生輝。443平方公尺(4768平方英尺)的天頂空間繪製著一幅十七世紀晚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油畫,營造出一種幻覺:教堂的建築在越過明暗相間的柱廊和長著靈動翅膀的天使組成的唱詩班後繼續向上攀升,並越過金色的天空抵達天堂的光輝。這幅幻想的作品及其神奇的壓縮透視法,是吉安·安東尼奧·傅米亞尼(Gian Antonio Fumiani)的作品(1645-1710)。十九世紀英國有影響力的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將這幅《聖龐大良的殉教和神化》描述為「歐洲繪畫庸俗戲劇效果的最奇特例子」。
9. 北京天壇祈年殿(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Temple of Heaven,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