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中國式鹹魚 世衛列1類致癌物
[列印本頁]
作者:
goodperson
時間:
2017-11-19 09:35:56
標題:
中國式鹹魚 世衛列1類致癌物
中國式鹹魚 世衛列1類致癌物
2017-11-19 09:26:38 上傳
下載附件
(114.16 KB)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致癌物名單,「中國式」鹹魚入列。圖為晾曬的鹹魚。(新華社)
2017-11-19 09:26:39 上傳
下載附件
(103.05 KB)
鹹魚為廣東、浙江與江蘇等地民眾的家常菜。圖為大澳傳統鹹魚。(中新社)
2017-11-19 09:26:39 上傳
下載附件
(102.56 KB)
香港大澳漁村的水產品市場,商家晾曬醃製鹹魚。(中新社)
大陸國家食藥監總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單,16日公布大陸官方版致癌物名單,令人震撼的是民眾食用了數百年的
鹹魚,與酒精飲料、檳榔都被列為第1類致癌物
,也就是確定會讓人類致癌的物品。
據了解,以鹽醃製漁貨是許多臨海地區常見的食物保存法,全球不少國家都有鹹魚及鹹魚料理,如英國與瑞典的鯡魚、地中海料理常用的鯷魚、西班牙的醃鱈魚等,因此
世衛組織在清單中特別標注是「中國式」(Chinese-style)鹹魚,在116個1類致癌物中,編號第96。
誘發鼻咽癌、胃癌
醫界人士表示,
鹹魚致癌的罪魁禍首是製作過程中產生的亞硝基化合物。
鹹魚醃製過程中
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病菌,對人體無害,但吃進鹹魚後,亞硝酸鹽會在強酸(胃酸)或油炸高溫下,與人體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魚、蚵及蝦貝類)中的二級胺或三級胺結合,成為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或亞硝胺(nitrosamines)。
之前也有研究證明,
吃鹹魚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呈正比,而且年齡越小,食用的量越多、頻率越高,患以上3類癌症的風險也越大。
除了亞硝酸胺帶來的致癌風險外,鹹魚在製作過程中的汙染也不容忽視,如露天曝曬時,臭味容易引來蒼蠅等昆蟲,有滋生細菌的可能性,甚至有不肖商家為了防蟲害,會噴驅蟲劑,恐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減少食用 多攝取蔬果
不過,專家表示,致癌物分類是以致癌的證據確鑿程度為依據,級別越高代表致癌證據越明確,不代表吃了就會罹癌,不吃就一定倖免,建議饕客不要多吃鹹魚,或減少食用頻率,並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加速食物通過在腸道,減少亞硝基化合物的重覆吸收,影響就會減少。
與鹹魚併列的第1類致癌物的
酒精,則會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建議,從癌症預防的角度來看,儘量不要喝酒,但考慮到適當飲酒對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有益,可以每天少量喝一些。
至於檳榔會引發口腔癌,且吃得越頻繁,嚼的時間越長,頰、舌部位癌變的比例明顯增加,發病年齡也比其他癌症患者平均提早8年左右。
鹹魚是一種醃漬食品,把魚類以鹽醃漬後曬乾所製成,古代稱為鮓(ㄓㄚˇ)。東漢《說文解字‧魚部》即有記載:「鮓,藏魚也。」最早是漁民用來保存漁獲的方法。加工的鹹魚有「梅香」與「實肉」兩種,梅香鹹魚製作時須將鮮魚發酵1、2天,再加鹽醃製,曬乾後產生一種奇特的香味,其肉質鬆軟,鹹中帶香;實肉鹹魚是直接用鹽醃製、曬乾,肉質結實、成片,鹹而鮮。鹹魚種類非常多,例如廣東鹹魚即以小條魚醃的馬友魚著名,有濃烈而特別的氣味。
古代也曾把鹹魚稱為「鮑魚」,並有「鮑魚之肆」的成語,指的是賣鹹魚的店,臭味四溢,用來比喻臭穢的地方、惡劣的環境或小人聚集的場所。(廖慧娟)
旺報 中時電子報
附件:
讓201.jpg
(2017-11-19 09:26:38, 114.16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xNzMxOTR8OTNiMzhhNTN8MTc1MjkyOTQzNHwwfDA%3D
附件:
讓202.jpg
(2017-11-19 09:26:39, 103.05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xNzMxOTV8YmRiYjA2OTh8MTc1MjkyOTQzNHwwfDA%3D
附件:
讓203.jpg
(2017-11-19 09:26:39, 102.56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xNzMxOTZ8ZmE0ODUzOWJ8MTc1MjkyOTQzN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