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太魯閣族族群概述 [列印本頁]

作者: 發表回覆    時間: 2017-12-14 00:58:56     標題: 太魯閣族族群概述

太魯閣族族群概述

          太魯閣族於2004年1月14日被政府認定為一個民族,其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略有相似,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水耕,視彩虹為神靈橋的民族,但是兩族語言無法溝通,分佈地雖相鄰,彼此甚少來往。

傳說太魯閣族以中央山脈的白石山腰的一顆大石柱為發詳地,後來遷移至現在的南投縣仁愛相合作村,族人稱此地為Truku Truwan,因人口增加,後來分為三個社群為Truku、Toda、Tgdaya。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因人口增加,耕地及獵區分配不足,開始陸續翻越中央山脈千一到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陶賽溪等地區。因族人自稱為Truku(太魯閣),所以遷移的居住地區,才叫「太魯閣地區」,此為太魯閣名稱的由來。這個地區,及現之太魯閣國家公園之範圍。

清朝時期的太魯閣族群居於南投縣仁愛鄉靜觀一帶,及花蓮縣秀林鄉之山區,目前住於南投縣者,分佈於仁愛鄉之松林、盧山、靜觀;在花蓮縣者,除分佈於秀林、萬榮兩鄉外,尚有一部分住於卓溪鄉立山村,及吉安鄉慶豐,南華與福興等三村。

1914年(民國三年),日本發動二十世紀台灣島上規模最大的「太魯閣族與日本的戰爭」,及日本所謂的「太魯閣討伐之役」。日本動用22749人的兵力及先進武器,分別從南投及花蓮東西夾攻,太魯閣族人的兵力約只有2500人,與之對抗,因寡不敵眾,族人幾乎滅絕。

太魯閣( Truku )族語意為「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瞭望台之地」、因此、太魯閣族祖先稱住在此地的人為 【 太魯閣( Truku )族 】 。

太魯閣族木瓜群

原居住於南投縣仁愛鄉「德克塔雅群」(Tgdaya),一部份族人則向東發展,溯霧卡山溪越過中央山脈,抵達花蓮縣境,於今木瓜溪流域形成木瓜群(Pulibau),因此木瓜群為Tgdaya群的分支。清朝末業,木瓜群遭到太魯閣群人之侵擾,再遷居到今天的壽豐鄉溪口村與萬榮鄉之見晴、萬榮。

太魯閣族太魯閣群

分布於花蓮立霧溪、三棧溪下游河谷地,今崇德村、富世村、秀林村、水源村、文蘭村、景美村。

太魯閣族陶塞群

花蓮南自秀林鄉木瓜溪,北自南澳鄉和平溪,今秀林鄉和平村、萬榮鄉紅葉及西林等村、卓溪鄉立山和崙山等村。
「都達群」最早形成部落於南投縣仁愛鄉境馬赫坡溪支流霧卡山溪流域,建立霧卡山、鳴赫兩個部落。其後因受到德奇塔雅群勢力強盛的抗衡,道澤群受其侵擾,霧卡山部落族人乃越過中央山脈赴東方於今花蓮縣境之陶塞溪中游,形成「陶塞群」。因此,陶塞群為道澤群的分支,後因遭到太魯閣群的侵擾,部分族人朝北移動,進入和平溪上游,遂與泰雅族南澳群混居,留在今花蓮縣境者,分布於花蓮卓溪鄉立山、崙山諸地;戰後初期,崙山聚落之一部分族人,又移居到現今的玉里鎮東豐里。

參考書目

‧《爭取創造新境的峽谷民族:太魯閣族 Taruku》,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郭明正著,臺北市: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2007。

‧《太魯閣族傳統歌謠集》,胡清香編著,花蓮縣:花蓮縣太魯閣建設委員會,2006。

‧《太魯閣族語簡易字典  = Pusu patas kari truku》,王玫瑰執行編輯,花蓮縣秀林鄉:花蓮縣秀林鄉公所,2006。

‧《太魯閣族的認同與認定之探討》,張文成撰,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太魯閣族傳統聚落設置展示計劃研究發展及規劃設計報告書》,關華山、陳秀珠著,屏東縣瑪家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05。


來源:臺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