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十大行願(十二)三者廣修供養3──三福田(下) [列印本頁]

作者: 大頭寶珠    時間: 2018-1-19 01:15:17     標題: 普賢十大行願(十二)三者廣修供養3──三福田(下)

普賢十大行願(十二)三者廣修供養3──三福田(下) 

  孝養父母、尊敬師長,稱為供養「恩田」。父母、師長對我們有教養之恩,《父母恩重難報經》載:「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經典亦言:事奉父母、師長當如事佛。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師長則啟發吾人之智慧,開導做人處事之道,其恩不亞於父母,故知供養師長,福亦無量。

  孝為百善之先,若能以恭敬心奉養父母、師長,必能增長福慧。例如,中國古代,有位賢人舜,雖然父親與繼母偏袒幼弟象,曾多次要將舜害死,但舜仍不改其孝養之恭敬心,竭盡所能奉養雙親,慈愛幼弟,期盼父母得展歡顏。由於此孝行,而感動堯帝,不僅將二個女兒嫁予舜,而且在多次的勘驗後,證明舜的確堪任大事,遂將天下禪讓給舜。

  對於一般眾生,乃至鰥寡孤獨、殘疾者,發慈悲心布施財物,或給予安慰,使其生活無虞,心情開朗,進而為其解說佛法,令其歡喜學佛修行,即為供養「悲田」。例如,佛世時,有一條狗,因為盜人食物,被打斷腿,棄置於荒野,飢乏將死。命終前,幸蒙舍利弗尊者慈悲,給予飲食充飢延命,並為說佛法,以此歡喜心及善根,往生為人。後隨舍利弗出家,修行得道;此人即是七歲出家,便證阿羅漢果的均提沙彌。經云:「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而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所以,供養一切眾生,就是與一切的眾生結下善緣,也是供養未來佛。

  田,能出生芽苗百物,供養敬田、恩田、悲田,猶如植福種於田畝,必能締結香甜美果,令供養者得福無量。是以菩薩發廣大願,對於佛法僧三寶、父母師長乃至一切眾生,悉以恭敬心、報恩心與大慈悲心承事供養、愍念布施,此即是「廣修供養」之具體行持。(中台世界)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