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我是歌手 [列印本頁]

作者: binmaulin    時間: 2018-3-12 19:39:06     標題: 我是歌手

讓我來回答這個議題,注定是要挨罵的。我看過一些「我是歌手」或「歌手」的表演,也為歌手的歇斯底里的唱腔感到不可思議,更為觀眾席上眾人如癡如醉的神態,感到脫胎於搖滾樂與藍調音樂的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已將音韻摧殘人心的力道發展到極致,而遠離調和人性的原始意義了。

在我看來,巴赫的賦格與蕭邦的憂傷同樣具有「人性」,但是受了時代思想的影響,這個「人性」有了不同的展示;它最直接的證據便是整個時代的樂曲展現,而從爵士樂往前回溯,我不能不說,這其中有一種極其微妙,乃至動而不動的因素在這個時代裏發酵,而在一個因緣成熟的時刻,襲捲成一個時代的音感,往未來世狂奔而去。

那麼這個時代的音感是什麼呢?是那些在「超級偶像」裏嘶喊的聲音嗎?是那些公稱為才子的音樂驅使嗎?還是那些陶醉於電視臺裏的高亢聲調?其實觀眾對歌手的沉迷,緣自他們對音樂的耽溺,也是一種直接感情的延伸,但卻忘了傳統音樂只具時間的內義,不是音韻,也不是曲式,而是一個以樂念為純粹數學的應用,所以只能說是一門應用算術,但從巴赫以降,脫胎於教堂風琴的鋼琴卻將音樂帶入了一個摧殘人心的境地。

此言不虛。看看流行於美國基督教的聖樂發展就有數了。諷刺的是,基督教大力抨擊偶像的崇拜,在空間上力求簡約,以一個十字架取代了所有的聖像,但是這個簡約卻在信徒心裏造成壓力,卻又不能違抗,於是轉而在時間上予取予求,大力發展聖樂,終於造就了今日的聖樂恣意造作。

我每次看到信徒沉醉於音樂的旋律與和聲,就覺得這個發展其實是悖逆基督教的簡約精神,只不過他們不知空間與時間其實是一個東西,所以不能在空間上簡約,卻在時間上繁複。説到底其實這是音樂原本就是以時間為其內涵。換句話說,音樂的內質是時間,不是聲音;再說了,旋律與和聲是人類希冀和諧的最後聲音,卻不是原始的聲音。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