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美國有兩種特別受歡迎的睡眠訓練法,儘管方法截然不同,但兩者都有效。唯一不幸的是,兩者都需要痛苦的取捨。大部分的狀況是,能夠整夜安眠的寶寶,是因為家長犧牲了自己的睡眠。檢視兩種作法,就能察覺原因。
哭泣式睡眠法(Crying It Out, CIO)
許多人認為「哭泣式睡眠法」等同於「費伯法」(Ferber method)─得名自理查德.費伯博士(Dr. Richard Ferber),這名兒科醫師推廣他的睡眠訓練技巧,教導寶寶自行躺在嬰兒床上入睡。「哭泣式睡眠法」只是費伯博士建議對抗嬰兒睡眠問題的眾多策略之一,不過你確實可以在一開始就先採納費伯博士這個方法,來解決寶寶的睡眠問題。
「哭泣式睡眠法」會讓家長與寶寶都不舒服,但是並非不道德。長時間的哭泣(就算長達好幾個小時),也不會像某些人批評的造成持續心理受創、或是影響親子情感連結能力。事實上,部份毀謗者引用的研究,其作者已經出面譴責他們從數據中導出的結論(尤其這些研究著重誕生在受虐環境的孩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艾利西亞.利伯曼博士(Dr. Alicia Lieberman)正是其中一名作者,堅持她的研究「與爭論無關……因為我的研究範圍是疏忽與虐待……而非正常、『夠好』的育兒法。」耶魯醫學院瓊.考夫曼博士(Dr. Joan Kaufman)是另一名出面譴責的作者,他宣稱「用我們的研究去支持非科學認證的想法,是一種錯誤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