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如何克服知道卻做不到的毛病? [列印本頁]

作者: 嗜酒態睡    時間: 2018-8-15 01:00:55     標題: 如何克服知道卻做不到的毛病?

如何克服知道卻做不到的毛病?

老和尚開示:

  佛法中,有所謂「信、願、行」三資糧,無論信、願或行,都必須先有決心。佛法上說:「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終目標,必須有決心去求;度化眾生是行菩薩道的必經過程,雖然眾生根機不同,教化不易,必須要有決心和耐心。不僅修行學佛如此,做任何一件事情,也都會有困難,如果我們因為害怕困難而畏縮不前,就落入一般人所謂「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的弊病,那麼,任何事都做不好。

  唐朝有一位白居易,人稱白侍郎,任錢塘太守時,有一次經過秦望嶺下的綠水橋,看到橋旁有很多人圍著一位禪師請法,白居易覺得很奇怪,在這深山野外,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聽聞佛法?心想,這位和尚可能很有修持。於是,白居易騎著馬往人群當中走去,問道:「禪師,你坐在這個地方,相當危險!」這位禪師就是鳥窠禪師,鳥窠禪師一看,知道白居易是個自大、傲慢的達官顯貴,於是說:「太守,你的位子,才是危險啊!」白居易一聽,覺得很奇怪:「弟子位鎮江山,有什麼危險呢?」禪師回答:「薪火相交,識性不停,身心都不得安穩,那裡不危險?」白侍郎接著又問:「請問禪師,什麼是佛法最主要的含意?」這時鳥窠禪師針對白侍郎開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白侍郎對佛法也有一些研究,馬上說:「這個法,我老早就知道,不但我知道,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知道白侍郎輕慢佛法,立刻又開示了兩句話:「三歲小孩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了,心生慚愧,覺得禪師說法深入淺出,非常有理。於是對禪師說:「我現在已經有所了悟,想跟師父修行學佛,將來一定會來親近師父。」然後就離開了。

  鳥窠禪師知道白居易很有善根,但等了將近一年,白居易卻一直沒有回來聽法?於是,鳥窠禪師來到白居易的公館,剛好白居易在外應酬,鳥窠禪師便提筆寫了一首詩:「筆刀為官四十年,是是非非有萬千;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寫完就走了。

  不久,白侍郎回來,看到壁上的詩,忽然有所感悟,覺得自己這幾十年來一直想修行,卻因為看不破人情事故,放不下是是非非,於是恩恩怨怨沒完沒了。看了這首詩後,他馬上下定決心,發了大願,辭官跟著鳥窠禪師修行。

  世間人都是因為心有疑慮、放不下,故不能知而立行,所以,我們若能看破、放下,必能有勇氣、有決心地實際去執行。(中台世界)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