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十五街庄福德宮 老土地渡海來台三百年 [列印本頁]

作者: 嗜酒態睡    時間: 2018-8-31 01:22:34     標題: 十五街庄福德宮 老土地渡海來台三百年

十五街庄福德宮 老土地渡海來台三百年

桃園每平方公里平均有七座土地公廟,堪稱是全台灣土地公廟最多的縣市。十五街庄福德宮則是當地最老的土地公廟,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廟中仍供奉著最初的那尊老土地公神像。

人的一生都與土地公有關,無論大小事總會向祂老人家報告。有了新生兒得要請土地公喝一杯滿月酒,人過世了也得要土地公帶著去找城隍爺報到。身為第一線基層神明,土地公和我們最沒有距離,有什麼問題也習慣找祂。

桃園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土地公廟,與先民來此開墾多為農民有關,農民靠天吃飯,只要一個颱風或是都沒下雨,一整年的辛苦就全都泡湯,全家大小都得餓肚子,於是在田邊堆立石頭祭祀土地,祈求風調雨順,最終演變成今天的土地公。


依照廟誌記載十五街庄福德宮源自一位從福建漳州來台打拼的阿英師,清康熙年間從家鄉帶著土地公來台開墾,最終落腳於桃仔園。據說這位阿英師是一位剃頭師傅,出門做生意時,總是左邊挑土地公,右肩挑謀生工具,在十五街庄內沿街叫賣。到了黃昏,就會詢問有沒有人願意讓他留宿,之後就會把隨身帶著的土地公擺放於該戶人家的神堂接受祭拜。

時光匆匆阿英師於八十幾歲過世後,鄉里仕紳便討論將土地公供奉在位於現今桃園東門公館頭的草堂裡,這座草堂是阿英師落腳桃園時所搭建的臨時棲身之處。十五街庄的民眾,就能時時來此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生意興隆家戶平安。

清乾隆時期,隨著信眾愈來愈多,草堂不足以容納廣大的信徒,於是眾人決議興建廟宇,並將廟名定為十五街庄福德祠,受到當時淡水巡按賜予匾額。訂定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舉辦祭典,七月十五舉行中元普度。


日治時期,政府進行道路拓寬,卻正巧從廟中穿過,無論如何都無法不遷走,大家討論後決議將土地公先請到景福宮內,讓信眾可以繼續祭拜,待日後有能力時再為土地公建廟。戰爭結束後,仕紳再度興起為土地公建廟的念頭,於是發起募資,多方周旋後,多虧熱心人捐地奉獻,就在原廟址附近就是現在的位置重新建立,當年八月便迎回土地公實現當時對土地公的承諾。

由於十五街庄福德宮的土地公從清康熙就來到桃園,因此被視為是桃園的開基土地公,許多土地公廟都會到此參香謁祖。來到桃園別忘了也來向土地公打聲招呼喔。

來源:保庇NOW



附件: 45.jpg (2018-8-31 01:22:21, 305.57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0NzMwODZ8OGVlNjk3NGF8MTc1NDY0NDIxOHwwfDA%3D

附件: 46.jpg (2018-8-31 01:22:22, 208.27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0NzMwODd8NTQ2NWZjMGZ8MTc1NDY0NDIx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