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從相對論來看佛教的「空」
[列印本頁]
作者:
現在登入
時間:
2018-9-17 01:12:52
標題:
從相對論來看佛教的「空」
從相對論來看佛教的「空」
近代科學發展一日千里。一方面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解釋整個宇宙的宏觀現象,包括宇宙引力和時空關係的一切運作。另一方面又以「量子力學」來分析微觀的粒子世界,即組成物質的電子、光子、夸克等等。這兩個理論的正確性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礎,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兩個理論同時否定了過往科學和哲學認為的「物質實在論」﹝註一﹞:「相對論」否定了時空的絕對性,而「量子力學」則否定了觀測準確的必然性。
「相對論」指出時間、體積(大小)、質量和空間,都會受到速度的改變而產生變化。如果我們乘宇宙飛船作星際旅行,當飛船以接近光速(每秒300,000公里)飛行,時間的流動會明顯變慢。這個思想實驗引申了弔詭的雙生子佯謬(註二):一對同齡的雙生兄弟,哥哥登上了飛船作長程太空旅行,而弟弟則留在地球上,當飛船加速至光速的87%速度飛行,飛船的時間流逝便會慢了一半。結果當哥哥旅行回到地球後,他發現自己比留在地球的弟弟更年輕。那是因為在飛船內的哥哥所度過的五年時間,等同在地球上的弟弟過了十年。除了時間流逝的差異外,飛船及在內裏的人,體積會縮小,但質量會增大,直至減速回到地球時才恢復正常。「相對論」亦認為整個空間的大小,會隨著飛船的速度而有所改變。
概括而言,只要有活動(產生速度),時間、空間、甚至物質都會受到影響而有所改變,這觀念不正是佛教所說的「無常」及「無我」嗎?故《心經》說「色即是空」,即世間事物,表面看來是實實在在的,但其實它是不停地在變動,雖則可能由於變化極慢極微才不被察覺而已!
由於世間的種種認知皆離不開時空,故此也就蘊藏着「空」性,即《心經》所講的「諸法空相」。人與人的關係亦不會恆久不變,因應各式各樣的活動,人的角色會產生變化。那麼,每個人的思想與行為都必須相對性地隨着轉變作出適當的調整。以下試用一個實例來闡釋這種發生在人際關係上的相對性:一對男女結婚後就分別被自己的另一半稱為丈夫或妻子,通過了結婚的活動他們的角色產生了變化。顯然丈夫是相對於妻子而存在,沒有妻子就不會有丈夫,反之亦然。這導致一個潛在的問題:假如他們思想轉變的速度跟不上角色的變化,就會在現實中造成了矛盾和衝突,從而帶來煩惱和困擾,甚至會破壞他們的婚姻。為此,他們必須摒棄過往獨身時的種種觀念和習慣,重新認清自己新的身份,學懂如何盡丈夫和妻子的責任,達至互相忍讓和互相愛護,才可以令夫妻關係和諧,得以長久。
由此可見,為了超脫煩惱就必須了解世間(如上例的角色轉換)的各種相對性—-「空」,放棄過往過時的觀念,認清當下的現實環境,作恰當的行為。
﹝註一﹞:參考《佛教與科學》,潘宗光,2015結緣品,可在《温暖人間》,佛哲書舍,香港佛教聯合會及西方寺領取。
﹝註二﹞:雙生子佯謬是一個有關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
來源:佛門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