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的書香門,祖父高吹萬是晚清詩人與革命家,父親高君湘是律師。高錕於1948年舉家移居台灣,1948年遷往香港,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1965年獲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博士。
高錕很早就投入產業界,1957年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擔任工程師,1960年進入ITT設於英國的標準電信實驗室( 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在那裡服務了10年。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96年宣布將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國際編號3463),以表揚他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
2009年12月,高錕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演說由夫人代為發表。諾貝爾獎典禮主辦單位也特別安排,免除高錕走到台中領獎、鞠躬三次的禮儀,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破例走到他面前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