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一品-003 [列印本頁]

作者: h3930    時間: 2018-10-31 05:51:12     標題: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一品-003

吃飯穿衣

  佛的戒律,規定弟子們喝一杯水,必須先用一塊布濾了以後,才可以喝。為什麼呢?「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佛的眼睛,看這一碗水,有八萬四千個生命。幾千年前他這樣說,也沒有人相信,覺得他很瑣碎,現在科學進步了,都相信了。還有佛的戒律,規定弟子們每餐飯後都要刷牙,沒有牙刷,用楊柳枝。所以觀世音菩薩淨瓶裡泡的有楊柳枝,大概一方面灑水用,一方面刷牙用。把楊柳枝剪下,放在水裡泡,然後拿石頭把根根這一節一敲就散開了,用來刷牙齒。這些生活的規律,都屬於佛戒律的範圍,禮儀都是非常嚴格的。拿現在的觀念來講,各種的衛生常識,他早就有了。佛經上所說一個成佛、得大成就的人,在一個佛國裡教化眾生,是師道的第一位,所以稱為世尊。
  「爾時世尊食時」,吃飯時侯到了,這個吃飯的事我們須要說明一下。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普通佛學把我們人類吃飯,叫做段食,分段的在吃飯,一天吃三餐,叫做段食,也叫做摶食。印度人吃飯用手抓,中國人用筷子,外國人用叉子,反正都是用手,所以也叫做摶食。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中午人道吃飯,晚上鬼道吃飯。佛採用的制度,以人道為中心,日中一食;後世弟子們,過了中午一點鐘就不吃飯了,這個是佛的制度。
  關於這個吃飯的問題,世界上各個地區不同,習慣不同。有的民族注重早餐,有些注重午餐或注重晚餐,每個人不同,叫做段食。除了吃飯外,還有思食,是指精神食糧。當一個人苦悶到極點,灰心到極點時,如沒有精神食糧也會死掉。另外還有觸食,觸食就是感受,譬如我們在房間裡,衣服穿得不對,悶得非常難過;或者被埋在土裡,感覺氣不通了,就是感覺沒有氣可吃了。更有識食,阿賴耶識的功能,支持生命的存在。所以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也可說都是人的食糧。
  現在本經所講吃飯的時侯,是佛自己所規定的日中一餐。佛雖然是太子出家,但是他以身作則,吃飯時間到了,「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其實佛的衣服就是那件袈娑,我們現在出家人所穿的這個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所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顏色樸素而已。分別身分就在頭髮,出家人是光頭,在家人有頭髮,衣服都是一樣的。佛的衣服是一件袈娑,又稱福田衣,袈娑的橫條、直條,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規定。條紋像一塊田一樣,是為眾生培福的標記,所以叫做福田衣。
  由本文可以看到平常佛也穿便衣,尤其印度人,天熱的時侯,膀子統統露出來。我們讀禮記也可以看到:「仲尼閒居」這一句,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平常不講學的時侯,閒居的情形,禮記中有描述。我們現在看到釋迦牟尼佛的閒居,是比較自由一點,可是到了吃飯的時侯,著衣,仍要穿好他的袈娑,「持缽」,拿著飯碗。這個缽傳到中國來有瓦缽,也有銅缽,反正是一個吃飯用的器具,不過是湯啊、飯啊,放在一起的一個缽。現在看來兩千多年前,佛已經發明了自助餐的方式,每人端著自己的缽吃自助餐。
  衣服穿好了,端了吃飯的缽,「入舍衛大城」,到這個首都。「乞食」,討飯,土話叫做化緣。佛的戒律規定,佛弟子們不但不做飯,連種田也是犯戒的,一鋤頭下去,泥土裡不曉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種田。夏天則結夏,弟子們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來。因為印度是熱帶,夏天蟲蟻特別多,隨便走路踩死了很多生命,故不准許。在夏天以前先把糧食集中好了應用,到了秋涼以後才開始化緣。這是當時的制度,時代不同,慢慢就有所改變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