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杜比也發展出杜比環繞技術(Dolby Surround),這項技術包含了3個聲道,分別是2個前置以及1個後方聲道,算是多聲道的鼻祖。不久杜比環繞技術的延伸規格—杜比專業定向邏輯(Dolby Pro Logic)則擴充為4個聲道,分別是前置左右聲道、中央聲道,以及由2個喇叭共享的後方聲道。而在1990年代,該公司正式推出了Dolby Digital 5.1技術,該技術也稱為杜比AC-3(Audio code-3),此技術包含了6個聲道,包含了前置左右、後方左右、1個中央聲道以及1個獨立的重低音聲道。5.1中的5代表了5個定位聲道,.1則是重低音LFE(Low Frequency Effects)聲道。
杜比AC-3採用的壓縮方式為固定比例(Constant Bit Rate,CBR)的音效壓縮,比率約為1:2,換言之,無論聲音原先的樣本數有多大,壓縮比都是維持一定的比例,此種壓縮方式有其優缺點,優點是佔用的空間可以減少,但缺點是聲音品質會隨著音量的放大而降低,細微處的減損會相當明顯。一般來說,AC-3的聲音壓縮都是採用18-bit編碼,因此AC-3音效的標準輸出流量為384kbps(6聲道 x 18 x 48KHz),以目前的眼光來看,除了多聲道的支援以外,即使是後期可以將流量擴增為640kbps,在音質的表現上,仍可以說比MP3還要不如。杜比AC-3包含了許多延伸的技術,比如說虛擬杜比數位(Virtual Dolby Digital)技術的音效系統。便是利用混音的處理,從前置喇叭發出虛擬的中央聲道,後方聲道則由使用HRTF演算法的處理器模擬出對應的效果,再透過前置喇叭發聲。藉此達到以3支喇叭(2個前置聲道加上1個重低音聲道)虛擬出多聲道的聽覺感受。不過HRTF技術對於使用者的相對位置非常講究,如果使用者沒有處在最佳的聲音位置上,那麼多聲道的模擬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其後也有推出針對更多聲道的Dolby Digital Ex技術,最高可支援高達8的聲道,包含了7個定位聲道以及1個重低音聲道。基本上Dolby Digital Ex只是在原有的5.1聲道基礎上,多加了1到2個聲道,藉由不同聲道數量的組合,來組成如6.1及7.1聲道的聲音系統。不過這個技術並不能真正提供超出5.1聲道的聲音軌道,因此多出來的聲道都是計算出來的,無法做到如競爭對手DTS-ES般的真正6.1聲道系統。
隨著藍光儲存媒體的浮現,杜比也推出了相對應的多聲道技術,此技術定名為Dolby Digital Plus,基本上也還是原有AC-3編碼的延伸,只不過流量被大幅擴充至6.144Mbps(普通7.1聲道約為3Mbps),且支援了高達14個聲道(13.1)的系統架設。不過高聲道數有其應用限制,目前也見不到其必要性,因此主要推行著力點還是在於其高流量所帶來的音質改善。不過杜比也定義了一個新的無損音效多聲道標準,此標準命名為Dolby True-HD。
Dolby True-HD與Dolby Digital Plus同樣可支援到高達13.1的聲道輸出,不過在編碼方式的改進才是其重頭戲,由於支援了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技術(MLP技術,也稱為LPCM)。此技術是由Meridian Audio公司所發展,基本上MLP技術並不是什麼新玩意,早從標準DVD-Audio音效標準中,便定義了此種壓縮格式,許多只提供2聲道的高音質DVD影片也都採用此技術進行聲音編碼,音質表現比起傳統的AC-3格式高出不少,且幾乎所有的DVD播放裝置都支援了MLP格式。
DTS公司推出了多種聲場技術,其中DTS Digital Surround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屬於5.1聲道系統,人們通常說的DTS技術,或者DTS環繞,一般就是指DTS Digital Surround。DTS採用CAC(Coherent Acoustics Coding,相干聲學編碼)方式工作,和Dolby Digital一樣也屬於利用心理聲學原理來對聲軌進行編碼的有損數位壓縮技術。在電影院中,DTS的音軌錄音採取了特殊的聲音畫面分離的數位身歷聲,數位音軌燒錄在光碟上,由專用的光碟機讀取,另外在拷貝的類比音軌與影片畫格之間紀錄有時間同步碼,用來控制光碟機播音與畫面的同步。
由於DTS講究音質表現,因此在儲存空間上的需求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其編碼架構的不同,首先,DTS採用24-bit編碼,比起AC-3只用18-bit,在動態範圍上就廣了許多。而取樣頻率方面也高達96KHz,為AC-3的2倍,不過平均壓縮比約為1:3,因此比起AC-3要佔用更大的儲存空間。而DTS採用的是VBR(Variable bit rate)動態壓縮技術,會隨著聲音資料的多寡來調整壓縮比,而這些壓縮比介於1:1到1:40之間,已平均資料速率來說,每秒1.5Mbps的傳輸流量,為一般AC-3編碼的3到5倍,因此聲音的品質要比AC-3高出不少,不僅是整體音場的動態範圍,在高音與低頻的量感更是AC-3所不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