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二十五品-003 [列印本頁]

作者: h3930    時間: 2018-11-22 06:12:46     標題: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二十五品-003

    無我以後

  佛剛才提出一個問題,凡夫之人,以為真有一個我的存在,等到肉體死亡了,抓不住了,還要抓個靈魂。其實那個靈魂也是自己意識境界偶然的存在,還不是真的我,還不是這個。但是凡夫之人,總歸要抓一個有相的我,都抓錯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是人我眾生壽者皆空的時候,可以找到生命本來的自我了。那個自我是假稱的,叫他自我也不對,叫他是佛也不對,叫他菩提也不對,各種名稱都不對。
  現在講到這個地方,佛又加以解說,他提出來: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為什麼他要加這個尾巴呢?因為他說了一個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們也看到過很多學佛的,他也不敢承認自己是聖人,那你就當凡夫好了,他肚子裡又不服氣,不肯做凡夫。
  所以一般學佛學道的人很可憐,在聖人凡夫之間,就像公園裡小孩子玩鞦韆,盪過來盪過去,永遠下不了臺,掛在空中甩。
  佛告訴我們,所謂凡夫者,本來是個假名,沒有真正什麼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換句話說,嚴重的講,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眾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個個是佛,眾生平等。所以後世禪宗經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樣平等。
  那麼這一品說完了嗎?沒有完!還有個重大的問題在裡頭,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一品開頭的話。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重點在這個「我」字上,佛說:我,沒有度眾生。文字是那麼解釋,佛為什麼那麼講呢?全篇的意思告訴我們,人,悟到了真正的無我,修持證到了真正的無我,就是佛了。這個佛,無我,自然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無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著一切觀念的執著,都是因為有我而來,那麼真正無我就是佛境界。
  但是,無我以後叫什麼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學的人,聽到無我,下意識給它下一個註解,空的。佛沒有這樣說,他只說無我而已,這個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夫境界有我的觀念通通放棄了,所謂放下,放下放到無可放處,找到生命本來,勉強才可以叫那個是我們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經上,佛不說出一個真我的名字,那麼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經了。全部佛經,總歸起來三藏十二部,實際上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所謂假的並不是什麼假的,是後來佛弟子們自己修持到了,所寫的經典,假託也是佛說的,這很有可能。這些籠統的算進去,佛經大概有五千多部。
  過去有些人唸經,為了自己唸,為了父母唸,要唸一藏經,一藏經就是五千卷。大藏經佛的這一部分是五千卷。後世弟子們作的論,乃至佛經的註解,未算在內,如果通通把它算在內,連後世的也都加進去,現在一共有一萬三四千卷了,越來越多。
  佛說法四十九年,這麼多的經典中,他的幾個要點是,世間一切無常,都靠不住,都要變去,都不屬於我的。人世間一切皆苦,沒有究竟的快樂,沒有究竟的幸福。一切皆空,一切都無法把握,都要變去了,變去了都抓不住,抓不住的那個情況,那個境界定個名辭叫做空,所以無常、苦、空、無我,本來無我,這是所有佛說的都是這樣。
  佛在世的時候,許多佛的弟子們,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證到了無我的境界,脫離了苦、空、無我的束縛。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於偏空之果,這是我們後世佛學給它加上的,就是偏向於消極的空。
  佛到了八十歲,他老人家要請假走路了,請長假了,懶得再教了,快涅槃了,這個時候,他告訴我們相反的四個字,常、樂、我、淨,與他平常所講的完全相反。最後他又告訴我們,真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連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徹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這個生命的本源永恆不變。
  但是這不是像人世間有個不變的東西一樣,那樣了解又錯了,那是屬於真常唯心論,屬於外道的說法。佛說的這個常,是對無常而言,金剛經後面就給我們解釋了。樂,不是苦的,得道的人離苦了;一般認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樂,那會把你樂死的。譬如我們頭痛,當然很難過了,但是痛個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說頭不痛了,我的頭好快樂啊!快樂的不得了,真這樣快樂的話,這個人不到三天一定發了瘋。苦樂是相對的現象,著了相就會發瘋。所以什麼是樂?無苦即是樂,清淨之樂。清淨沒有境界,所以這個樂不是世間看的樂,是常樂。這個時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滅,這是不生不滅之我,並沒有像我們現在世俗的觀念,有個我相的存在,所以這個我是乾乾淨淨的。
  所謂淨土,沒有一個淨的境界,你說我們的地下很乾淨呀!這不算淨,你說虛空很乾淨,虛空才不乾淨呢!物理科學家都知道虛空裡有很多東西。真正的虛空是看不見的,那個是無善亦無惡,無苦亦無樂,那是真正的樂,那個是佛境界。
  本篇所講化無所化,是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瞭解了這樣一個道理,給它作一個結論偈語:

    第二十五品偈頌

    同為物化到娑婆  憂樂無端且放歌
    鐘鼓歇時魔舞散  悠然一曲定風波

  「同為物化到娑婆」,我們一切眾生都是物化,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老莊的觀念,宇宙是一個大化學爐,我們是其中的化學物質而已。草木、螞蟻、螻蟲,都是宇宙大鍋爐裡所化的一點點,所以叫做物化。中國固有的文化,人死了叫做物化了,就是物質走了。這個身體生命死了而變化,骨頭變成灰呀,肉變成水呀,質能互變,它的能量還是存在的,不過形象變化而已,所以叫做物化。一切眾生都到這個娑婆世界來,都在物化,都在唱戲。
  「憂樂無端且放歌」,可是大家忘記了自己是在唱戲,而且更不會自己欣賞,自導自演,結果唱啊唱啊,自己還真掉起眼淚來了。唱到高興的時候,自己把肚子笑痛了,被自己騙了,騙了幾十年。一切憂愁煩惱,一切的痛苦、快樂,都是莫名其妙的事。無端,沒有理由,你看通了這個道理就要逍遙一點,愛跳舞就跳舞,愛唱歌就唱歌,就是解脫了人世間的一切。廟子上打鐘打鼓敲引磬、唸經,我們在這個十一樓唸金剛經,清清淨淨,隔幾條街有人家還在那裡跳舞蹦擦蹦擦呢!他們同我們也差不多,各有各的境界。我們鐘鼓打完了,他們的歌舞也打烊了,最後大家都回去進入那個黑洞洞的地方去。
  「鐘鼓歇時魔舞散」,最後清淨與不清淨,善與惡都了不可得。
  「悠然一曲定風波」,你懂得一切了不可得,一切不著相就到家了。定風波本來是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稱,現在我們不講這個歌曲的本身,借這個歌曲的名稱來說明這個意義。一切風波隱定,鐘鼓也不敲,魔舞也不跳,歌舞皆散。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