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3個月的MP3,終於有了一個去國企的機會,工資高出了不少,也不必手舞足蹈地喊口號,我毫不猶豫地跳槽了,讓成功學都TM的見鬼去吧!
去了國企後,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生活在不同層次的人。
簡單粗暴地分,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窮人、富人以及“我們”。這裡的窮人是指特別窮的人,富人包括各種“二代”。
新同事裡有一個官二代的女生,她告訴我,在她大四那年,她爸就給了她100多萬去練手,於是她在城站附近的商業樓盤中買了一處房產,之後房價就開始了暴漲,而她靠著租金,幾年後就回了本。
她眉飛色舞地對我說:“我把100多萬的本金全部還給了我爸,後面的這些收益,都是靠我自己賺來的。”語氣裡滿是自豪。
這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在那之前,我相信讀書改變命運,這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可她給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窺探到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富人能通過資本的馬太效應來實現快速增值。
更深一步講,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依賴路徑(如讀書或者做網紅來改變命運),而富人配置資源。
對路徑的依賴程度越高,家庭的犯錯成本也越高,人生就會缺乏“容錯性”,經歷了一點點的意外或是差錯,就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富人可以憑藉金錢和人脈的資源,在plan A , Plan B , Plan C 中不斷地試錯,只要資源越多,成功的機會也越多。
後來,那個官二代的女生跳槽了,家裡托關係給她安排了更好的工作,再後來她嫁了一個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富二代,再再後來我們就沒有了任何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