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你之所以不想改變,是因為你還很享受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8-12-23 08:40:41
標題:
你之所以不想改變,是因為你還很享受
韓寒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但是道理還是要聽的,並且不能僅僅停留在聽的階段,更重要還得去實踐。
知而不行,是未知也。如果你真的懂了,並且聽明白了,最好的證明就是按照所說的去做,才能證明你是認同的,不然,單靠聽道理是不能過好人生的。
更難得的是始終如一堅持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王陽明講究知行合一,但是更多的人是知行不一。道理告訴你壞事不能去做,可是還有人忍不住誘惑,違背了自己的良知。
其實我們每個身上都有良知和自己的判斷,有時候謙虛地諮詢別人,只不過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罷了。
王陽明: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意思是說,道德是非標準,不必外求,你內心的已有了判斷,心即是理。
這種能力,原本就在你心裡。
有個禪宗故事說,一位居士去向禪師請教問題,禪師微笑不語,拎起小茶壺,給居士奉茶。
茶杯已經滿了,可是禪師還嘩嘩嘩倒個不停。
居士大叫:禪師,你缺心眼啊,沒看到杯子已經滿了嗎?
禪師笑曰:你就如這只杯子。來到我這裡,口口聲聲說請教,實際上你腦子裡早就灌滿了錯誤的觀念。你不先把這些舊觀念清理掉,我所闡述的思想或智慧,也進不去呀。
其實自己的內心已經充滿了偏見,別人講的道理是聽不進去的,做的不好就怪別人的道理耽誤你的人生。人生是自己的,道路也是由自己選擇,別人是耽誤不了的。既然你都不聽從別人的道理,別人又如何影響了你的人生?
“致良知”看似簡單,可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卻很少有人真正去做。於是導致良知與行為背道而馳,知行不一。
我們都知道做事要積極,做人要誠實,要天天學習,好好向上等簡單的道理,如果我們做每件事都按良知的指引去做,那就能獲得不動如山的心和排憂解難的智慧。它難就難在我們很多人都不能持之以恆地致良知,如果真能堅持到底,那超然的心態和超人的智慧就會不請自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都不能把致良知堅持到底,所以我們缺乏不動如山的定力和解決問題的智慧,煩惱由此而生。
於是,就有弟子問王陽明,“是不是有什麼特定的技巧可以修煉?”
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得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就好比帶兵打戰,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個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一位弟子驚喜道:“那我也能帶兵打仗了,因為我能不動心。”王陽明笑道:“不動心豈是輕易就能做到的?非要在平時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泰山壓頂色不變,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轉的人,才能不動心。”
弟子又問:“如果在平時做到不動心,是否就可以用兵如神?”王陽明搖頭:“當然不是。戰場是對刀殺人的大事,必須要經歷。但經歷戰場非是我心甘情願的。正如一個病入膏肓之人,用溫和療養的辦法已不能奏效,非下猛藥不可,這猛藥就是殺人的戰場。”
所以,道理從來都不是聽來的,就好比有些人身上的惡習,如果不是非得經歷過一番痛苦是永遠不能領悟的。你之所以不想改變,是你因為現在所經歷的痛苦還不足以讓你做出改變。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