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你最不必改變的,就是內向的自己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8-12-31 06:30:25     標題: 你最不必改變的,就是內向的自己

我承認,我們正身處一個以外向型人格為導向的價值系統中。

尤其是,在這個崇尚個性與領導力的社會裡,“幾乎每個人都堅信最理想的自我狀態應該是善於交際、八面玲瓏,即使是在聚光燈下也應該談笑間揮灑自如”。

而與之相反的內向性格,以及它的一干“親戚們”,諸如羞澀靦腆、敏感內斂、嚴肅古板等,卻被當下的普世價值觀冠上了“次等人格”的汙名。

我相信每一個人已經聽到過太多關於內向與外向誰優誰劣的辯論了,目前看來,似乎是外向的人占了上風。

於是,內向的人會越發感到自己和這種趨勢格格不入,而外向的人也會因為認知偏差而感覺疲憊。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普拉達。

1

社會崇尚的性格類型一直在變化
做自己就好

其實,我們這個社會所崇尚的性格類型,並非從一開始就一成不變。

在過去,品格為上時,我們崇尚嚴於律己、品德高尚、表裡如一,人們關注的重點在於你私底下是否與在公共場合表現一樣。

而現在,宣導的是“個性文化”。原因是人們發現,每天交流最多的,不再是親朋好友,而更多是陌生人。而且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人們都更喜歡那些大膽而幽默的人。

於是,“他們不得不面對如何給那些毫無血緣或交情的人留下好印象這樣的問題”。

而我們每個人,都在試圖變成 “表演的個體”。         

2

性格內向
並不等於羞澀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內向的人往往被內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的人則傾向於關注外部的生活和活動;內向的人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們之於身邊事物的意義上,而外向的人更容易投身到社交性質的事件當中。

於是,我們就認為,內向的人一定是羞澀而不善於交際,外向的人一定是大膽且樂於社交活動的。

而事實上,羞澀是每個人在面對“可能出現的反對言論或者羞辱而感知的恐懼心理”,不論他是內向還是外向。

我們會混淆內向與羞澀這兩個概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許多人因為社交而感到焦慮時會害羞,他們會下意識地轉為內向,從而為自己尋找庇護所。

我自己就是一個比較外向、善於溝通的人,但在有眾多陌生人的場合,也會下意識地變得羞澀而內斂,顯得有些不善言辭。

由此可見,內向與外向的界限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鮮明。這也正是下面這段視頻要表達的觀點。

基於此,有心理學家將性格類型更加細緻地分成四種:冷靜外向型、焦慮(或衝動)外向型、冷靜內向型和焦慮(或衝動)內向型。

你完全可能是一個羞澀的外向者,就像能言善辯卻會怯場到暈倒的芭芭拉,你也可能是一個毫不怯場的內向者,就像據說不愛交際卻不為他人意見所左右的比爾•蓋茨。

3

外向的人更容易獲得領導權
但並非人人都想成為領導

是,這個社會崇尚個性與領導力。而在大多數人刻板的印象當中,外向的人更容易獲得領導權,內向的人容易靠邊兒站。

然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渴望成為傳統意義上的領導者。

有人喜歡在群體內部遊刃有餘,但也有人喜歡獨立於群體之外。有人喜歡時隱時現,表現形式不同,並不代表獨立于群體之外的這些人就不具備領導力。

正如我們時常會在公共領域看到偏外向的人指點江山,而偏內向性格的人則更專注於美學和理論等需要深耕的領域。

“領導力並不只單生於社交情境中,同樣會產生於更多的孤獨情境中,比如在發展新技術、創造新哲學、纂寫深刻的書籍以及在科學領域有所突破。”

4

集體討論的成果
容易被高估

一個場合經常能夠展現出人的領導力,那就是開會,或者說集體討論。

但是,我的腦海中時常會閃現前輩們總結的一個金句:大會解決小問題,小會解決大問題,不開會解決關鍵性問題。

簡而言之,低效而無用的會議,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過。

外向的人會覺得,會開不好,主要責任都在內向的人身上,因為他們通常不會像外向者那樣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內向的人卻會覺得,是外向的人說了太多無用的資訊導致會議失去了意義。

早在1963年,心理學家馬文•鄧尼特就組織了48位元科學家和48位廣告業的高管做了個有趣的實驗,要求他們分別參與到獨立思考和頭腦風暴組中。

他們性格各異,你能想像到的不同程度的外向內向都參與其中。

但是,實驗結果卻發現,這些性格各異的成員在獨立工作時會比小組協作時得出更多品質更高的想法。在接下來的40多年裡,對這一問題的相關研究結果都差不多,而且,人越多,表現會越差。

這其中的原因有:

1.    社會惰化,小組裡有人會對所有工作袖手旁觀;
2.    產生式阻礙,小組裡只有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其他人都在聽;
3.    評價焦慮,擔心在同伴面前出醜。

而這些,是人的共性,與人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可是半點關係都沒有呢。

寫在最後

我總說,世界因多樣而迷人,人因不同而獨特。

你可以是一個喜歡與人交談的內向者,你也可以是一個敏感的,不善社交的外向者,你甚至可以兩方面都有。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