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來講消遣佛法----老奸 [列印本頁]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6 11:41:13     標題: 來講消遣佛法----老奸

各位尊敬的未來佛、南無阿彌陀佛!!


我最近跟""有人""談到講佛法的問題,為什麼都沒有什麼人提問,""有人""說,很簡單,一是我講的東西太難,二是我講的東西沒人敢亂發言,因為我太兇會嗆人。三是很多人根本都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平常也沒有什麼修行,來看佛教版純粹是找樂子,當然也就問不出問題。

基於""有人""的指正,我認錯,我太兇會嗆人。這是不對的。

依據以往淨空老法師講,李炳南老居士教佛法的時候,是看人的,如果這個人是真心要學佛的,那就非常嚴格,有打有罵。如果是一般的,講他兩句臉色就變了,那這個人呢,還沒有真的要學佛,他是來佛門種一種善根,學一點佛法基礎,那李老居士以後看到這些人,就會非常客氣,當作旁聽生。因此,我以後也要對所有來看我文章的人,都非常客氣,以後再看到有人在胡扯瞎扯的,我呢,決不會再叫他""不要胡扯"",再看到有要替附佛外道打廣告的,我也不會阻止他,各順因緣,各安天命,各人造業各人擔,該上天堂還是該下地獄,那是你家的事,我出手擋你,是我不對,下次再也不會了!!


""有人""說,我講的東西之所以有人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白話,容易看懂,有娛樂性、有知識性,甚至還有點挑戰性,所以看的人多,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平常沒什麼修行,來佛教版逛的原因,比較像是來旅遊,來觀光,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所以相較於複製貼上的流水文,我寫的東西比較有趣味,嗯!!好吧!!佛法在一般人的眼裡,也不過流於茶餘飯後的消遣,雖然講來悲哀,但也是實情。

所以,以後呢,我要發文,要利益大眾,就要講一些""消遣佛法"",要寓教於樂,這是我以後要發文的方向。要講正統的佛經也可以,要講佛教電影也可以,比方說我之前講到""達摩祖師傳"",裡面其實很多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在我看來其實有很多可以講的地方,我以後呢,慢慢再講。

"""寓教於樂"""",我懂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6 12:09:59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9-1-27 13:19 編輯

我們來講講電影的內容吧!!寓教於樂,也不枯燥,大家從9分05秒的地方開始看起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NhUYF0HDc&ab_channel=love137v[/youtube]

王子問說:是否真有地獄,法師回答::說有也行,說沒有也行。若一心行善,便沒有地獄。若作惡多端,地獄之門便因此而開。

三王子問說,如果有地獄,那也有極樂世界囉,這個地方在哪裡??法師回答,若作惡多端,極樂世界便離你十萬八千里;若一心行善,極樂世界就在你眼前。

大王子問說,如果想做壞事沒有做成,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國?法師回答是""心想罪業來懺悔""。

後來二王子拿了一個寶珠,說要送給法師。法師問各位王子,世上有沒有比寶珠更貴重的東西,三王子答智慧之光更重要,因為寶珠只能照人不能自照,惟有智慧之光,先能自照,而後照人。有智慧之光,才能辨別是非。

法師問::""諸物之中。何物無相?""

三王子答::""諸物之中,不起無相""

法師問::""諸物之中,何物最高?""

三王子答::""諸物之中,人我最高""

法師問::""何物為大""

三王子答::""法性最大""


內容大概是這樣,其實都蠻簡單的,各位菩薩有看懂的出個聲,大家交流交流,觀摩觀摩,請放心!!我絕對不會對你們的答案作評價的。

我只會講我自己的答案,大家參考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ichard32W    時間: 2019-1-26 12:30: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7 13:52:06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9-1-26 12:09  
我們來講講電影的內容吧!!寓教於樂,也不枯燥,大家從9分05秒的地方開始看起

看來這題真的有點難,所以沒有人看懂,沒關係,我還是來講講,順便預告一下,我晚一點來講同性戀的事,因為最近我們有個跨性別的官員咬了女朋友上了新聞,所以以此因緣,就來講講佛教對於同性戀的一些看法。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NhUYF0HDc&ab_channel=love137v[/youtube]

其實以前拍電影,有些時代的考據可能不是很詳細,所以內容呢,看看也就罷了!!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禪意還不錯,就是內容有點太深了,其實很多人看不懂。裡面有些人講的話,其實是錯的,比如最後達摩祖師叫四個徒弟講講所學的心得,最旁邊的那個尼師(尼總持)看見慧可拜了拜達摩祖師,忽然出現了一段內心的獨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其實是錯的。我會再慢慢細講。

大家從09分05秒的地方開始看起。
王子問說:是否真有地獄,法師回答::說有也行,說沒有也行。若一心行善,便沒有地獄。若作惡多端,地獄之門便因此而開。

三王子問說,如果有地獄,那也有極樂世界囉,這個地方在哪裡??法師回答,若作惡多端,極樂世界便離你十萬八千里;若一心行善,極樂世界就在你眼前。

大王子問說,如果想做壞事沒有做成,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國?法師回答是""心想罪業來懺悔""。


好,前面三段,都在講一件事,你有心行善,便有善的業力,以此業力,你只會往生善道,不會往生地獄,所以對你而言,便沒有地獄。而你有心作惡,便有惡的業力,如果作惡多端,以此業力,你就會往生地獄,因此地獄之門就會為你而開。而極樂世界呢,以你修行的清淨心作為往生的基礎,如果你作惡,一但業力成熟,便要先往生惡道,所以極樂世界自然就離你甚遠。你做善,並不會阻礙你往生極樂世界,除非你做善事是希望往生善道,如果你將做善事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會往生極樂世界。最主要的是,不要做惡業,不然你的惡業一旦成熟,就必須先受惡報,那你就不可能在這一世往生極樂世界。

那做了惡事怎麼辦??發露懺悔,後不再造,因為你懺悔,所以你的罪業消除,自然就不會影響你往生極樂世界。但講是這樣講,很多人懺悔得不夠,或者壞事做太多,這個就沒有這麼容易做到,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做壞事!!


後來二王子拿了一個寶珠,說要送給法師。法師問各位王子,世上有沒有比寶珠更貴重的東西,三王子答智慧之光更重要,因為寶珠只能照人不能自照,惟有智慧之光,先能自照,而後照人。有智慧之光,才能辨別是非。

這一段,講了智慧之光,其實就是講智慧的寶珠,自性的寶珠。法師聽了達摩祖師這樣講,覺得他的智光很不錯,所以接著問她以下的問題

法師問::""諸物之中。何物無相?""

三王子答::""諸物之中,不起無相""

這個""不起無相"",就是講不起心不動念,自然就無相,無相不是沒有相,而是不執著於相。

法師問::""諸物之中,何物最高?""

三王子答::""諸物之中,人我最高""

這個""人我最高""是講什麼??分別心,慢心,所謂的貢高我慢,什麼事情都要分你我,你的我的,我最好你最爛,這個分別、我慢的心,難以跨越,所以最高。

法師問::""何物為大""

三王子答::""法性最大""

""法性最大""的意思,因為眾生有佛性,萬物有法性,法性可以生萬物,所以法性最大。比如人有佛性,但草木金石有法性,所謂的法性,就是最基本的生成力量,無法估計,自始存在,法性就是自性真心的力量,所以最大。

好,簡單講到這邊!!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7 22:22:16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9-1-28 19:04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

我們來繼續講兩段,一是從02分20秒左右開始,法師要求三王子蓋一間自修室,後來三王子說他找到了,是什麼意思??

第二段是10分20秒的部分,異見王與一位法師的對話,其中有關佛性的解說,看看有沒有人可以看懂的。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MlIXeo-r8&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有看懂的菩薩,請出個聲!!不管你講什麼,我都不會有所評論,請放心!!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龍馬    時間: 2019-1-28 17:11:22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既然知道了本來就有  當然是說找到了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8 19:26:38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9-1-28 19:42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

我們來繼續講兩段,一是從02分20秒左右開始,法師要求三王子蓋一間自修室,後來三王子說他找到了,是什麼意思??

第二段是10分20秒的部分,異見王與一位法師的對話,其中有關佛性的解說,看看有沒有人可以看懂的。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MlIXeo-r8&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首先講第一段,法師要三王子蓋自修室,自修室是用來幹嘛的??當然是用功的!!那用功是要在哪裡用功??在心地上用功啊!!重點是,你求佛的心,堅定與否??如果你求佛的心很堅定,那你的自修室不就很堅定嗎??所以法師要三王子蓋自修室,有兩層意思,一是讓他知道必須從心地上下功夫,二是讓他知道,求佛的心必須要堅定。外在的環境不論怎樣,都無法改變你求佛的心,這才是最堅固的自修室,不是嗎??


第二段,異見王問法師,什麼是佛?

法師答:""見性是佛""

王問:性在何處?

法師答:性在作用

王問:若作用時何處出現?

法師答:若現於世,當有其八

王問:何謂其八

法師答: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若見,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足,在足奔行,遍見時卻如微塵訊息。識者知是佛,不識者喚作精魂。

其實這段,簡單的說,我們可以知道的,只有佛性在作用時的樣子,因為自性無法可說,只能形容它的作用。我之前有講過,舉手投足ˊ,言談舉止,見色聞聲,都是佛性在作用。只是在於,你知道不知道,這個就是佛性,就是第八識真心的作用。死人因為沒有佛性,第八識已經離開,所以死人就算有四肢五官,也無法運動,也無法見色聞聲,禪宗有個""拖死屍是誰""的公案,原理即在於此。

第八識,懂的人就知道那是佛性,是真心。不懂的人,就說那叫做靈魂,

其實這一段裡面有錯字,在手""執捉"",不是執足,"執"是指拿東西,"捉"是捉住物品,""執足""應該是寫劇本的人寫錯字,大家就照著演,這裡做一下糾錯。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9 12:02:17

我把達摩祖師傳在其他地方的問答也拉過來,這樣大家可以有連貫性的看。

問:達摩祖師講經那一段,把經典打開又合起來,請問講了什麼??(從3分25秒左右開始看)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GFPx4mM4E&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答:這個,其實跟""拈花微笑""的公案有些類似。


在講解之前,大家先思考以下這幾句話:


""問我問題的,是你的心;回答你的,是我的心。""


""拈花是佛陀的心;  看見佛陀拈花而微笑,就是你的心""


""打開又合上經典,是達摩祖師的心;  看見達摩祖師打開經典又合上經典的,就是你的心""


我之前講過,舉手投足、言語造作,見色聞聲,都是真心自性的作用,只是凡夫是真心妄心一起動,而開悟的人只用真心。


舉手投足、言語造作,見色聞聲,都是你的心,這個心,也就是本具的佛性。

因為真心妄心一起動,所以凡夫會執著種種境界,會有各種的想法,會有各種的情緒。

打開經典,又合上經典,我已經把我的心展現給你看了,你也看到了(你的心也看到了),差別在於,你知不知道,你可以看到,是因為你的心,你能不能運用這念心??

所謂佛,就是真心。所謂佛法,不過是真心起用。我展現我的真心,讓你的心看到了,就已經把佛法的重點都展現完了,差別在於,你懂不懂??

有些人會講,達摩祖師幹嘛這麼故意,要講人家聽不懂的??因為他在找傳人啊!!你以為他時間很多嗎??從接觸到的人去找,還被梁朝的皇帝叫去問,弄了半天找不到,只好去少林寺,面壁九年才遇到一個傳人,有這麼簡單嗎??

好吧!!這題大概就講這樣!!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9 12:03:34

問、空智被達摩大師敲頭那一段,請問空智懂了什麼??(從8分50秒左右開始看)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KbRofjtc&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答:其實""有人""講了這兩題,有點難答,因為我不是空智法師,很難知道他到底懂了什麼,不過呢,我從雙方的互動之中,倒是看出了一個關鍵。

空智說:""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直性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皆空,對不對""

達摩祖師敲了他的頭,空智痛得摸了摸頭,問達摩祖師為什麼要打人,達摩祖師問他::""如果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

一個說一切皆空,另一個說不是,因為痛苦是當事人實實在在的感受,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空智前面講空,後面說無,所以他顯然把""空""跟""無""畫上了等號,也就是說,他以為""空即是無""。

達摩祖師說:""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這段,有些人大概會以為他在講廢話,其實不是,什麼是看不到的事物??聽不到的聲音??不知的事物??表示空智他沒有認真去觀察,一切的現象,不是空,而是相續變遷,相生相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無差別,還是有差別,差別在哪裡??體無差別,因為心即佛,佛即心,心悟即佛,未悟即眾生,在本體上沒有差別,但在相上有差別,所以空智講心佛眾生三者皆是空,那就錯了。

在佛法裡面,空不等於無,空是有,所謂""空有不二"",以為空是無的人,就是掉進文字障了,就跟那個""無念""一樣,有些人就掉進文字障,以為""無念""就是""斷念"",其實""無念""是""離念"",不是""斷念""。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法不能自己來,要請教善知識,請教出家法師,因為""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解"",你自己讀,就會掉進文字的陷阱。

正因為""空有不二"",所以心經才會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跟"有"的轉換是極其快速的,所謂的物質,是極其快速的量子震動,也就像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段就是在講,物質現象是快速的量子震動,所以變遷極為的快速,你說有,但因為生滅太快,空跟有的變換速度太快,,所以說有,也是空,因為極其短暫的存在過,你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所以說是""真空妙有""。(心經後面講諸法空相,空中無色,那是在講另一段,真心起用的狀況,前面是講現象界,不一樣)

淨空法師講解過,一彈指間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秒假設四下彈指,在一秒之間,你的微細念頭有多少?一千二百八十兆,每一個念頭都會變成物質(念念成形),就好像一個全息影像,在你身邊撥放,我們看電影,一秒24張底片,就已經可以讓你信以為真,那一秒有1280兆的底片撥放的全息影像,你就會完全陷在裡面,以為它是不變的,固定的,其實它是一直在變,快到讓你看不見,微細到讓你無法觀察,佛法講這叫做""相生相續相"",為什麼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是講現象外境變遷快到像閃電一樣,像夢境、泡影一樣無法捕捉,因為變遷太快了!!楞嚴經裡面,波斯匿王講到他感覺身體變老的速度,是""念念遷謝"",每個念頭閃過之間,都在不斷地老去,那不是用年月日時的速度在改變,而是念頭與念頭之間的極短時間,就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之前也講過,這一秒的你,跟上一秒的你,其實已經不是同一個人,因為從物質ˋ的構成來看,你呼吸飲食排泄,你的身體構成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因為相生相續相,所以我們很難觀察到,但是儀器夠精密,可以觀察到一部分。講到這邊,就知道,佛經都是通的,講的其實都是相通的東西。

所以,達摩祖師敲空智的頭,要他好好觀察相生相續相,告訴他""空不等於無"",所以""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要好好去觀察,痛苦有沒有,當然有,但是它是怎樣在變化的??苦的變化是什麼??痛苦有物質(肉體)的苦,精神的苦,也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苦,它是真空妙有,後面要怎麼樣去處理,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29 12:10:33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GFPx4mM4E&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有關梁皇問話的那一段,我們也來講一下好了!!(從12分35秒開始看)

有看懂的菩薩,請出個聲。

後面誌公大師講的,其實也沒有很正確,但是因為講給一個對佛理不通人聽,所以也就不會用太準確的講法,免得他完全聽不懂。
作者: 風雷益    時間: 2019-1-29 16:17:19

本帖最後由 風雷益 於 2019-1-29 16:21 編輯

述人不是而語氣不佳其實也沒什麼嚴重,

一般國中二年級的,入境問其俗,該稱小菩薩??

也相當擅長此道.

這是人格,與什麼法的修為參悟關係不大哩.

忍住了也改不了,憋久了還容易生病,

就依性而表吧,別勉強.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30 20:53:33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9-1-31 23:41 編輯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GFPx4mM4E&ab_channel=allaboutbuddha[/youtube]

有關梁武帝問話的那一段,我們也來講一下好了!!(從12分35秒開始看)

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太客氣了吧!!不然這麼有名的段落,怎麼可能會沒有人看得懂!!

梁武帝跟達摩大師會面,一開頭就講::風吹鈴動

達摩說::依我看是皇上的心在動吧?

很多人應該看到這邊,就知道這個跟六祖惠能大師那個風動還是幡動的公案是類似的。兩個人看到旗幡在飄,一個說是風吹ˋ幡才動,所以是風動,另一個說是只有幡在動,所以是幡動,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六祖惠能大師說,是他們的心在動,請問,為什麼說是他們的心在動??啊.....這一問,很多人大概又傻住了....。答案其實在ˋ前面的講解都講到了,就看有沒有人看懂,我在這裡留一下問題,晚點再講。


梁武帝問::自朕登基以來,修佛寺、造佛像,抄寫經眷,供養僧侶無數,敢問大師,朕有何功德??

達摩答::無功無德。這好比隨行的影子,說是有,實際上卻是沒有。

梁武帝又問::那麼做什麼樣的事,才算有功德呢??

達摩答::潔淨圓滿的得道者,才算有。這種功德,世上是求不到的。

這一段,要稍微講一下,什麼是功德?所謂功,是""功夫"",所謂德,是""得到""你修行得到了功夫,表示你有所證悟,所以說只有潔淨圓滿的得道者才會有功德,因為他們修行有了功夫,有了證悟,所以得道。

那怎麼樣稱為修行得到功夫??阿羅漢是清淨、菩薩是平等、佛是大徹大悟的覺悟,你修行,有沒有變得心地更清淨,有沒有做到眾生平等不殺生不吃肉一視同仁?有沒悟得真心自性??如果有,才是有功德

梁武帝做的這些,是有心行善,有心護教,很不錯,但是他的心態不清淨、不平等,也沒有證悟自性,雖然做了很多善業,可是在心地功夫上沒有長進。一樣的事,修行人做了會增加心地的功夫,會變得更加的清淨平等,會證悟自性,但梁武帝做了,卻沒有增加心地功夫,還想著要人稱讚,這是因為用心的不同,所以說,雖然梁武帝做的跟修行人是一樣的事,就好像一個影子,看起來好像有修功德的樣子,但是ˊ實際上在心地上功夫卻毫無進步,所以實際上是沒有功德。

有心行善,是善業。會有善報,會有後福可享。所以梁武帝做的,僅僅是世間的一些善業,談不上功德。

這一段,給有心學佛者參考,你修行,不是看你吃素不吃素、念多少經咒、捐多少錢,辦多少法會,齋多少僧,而是你的心地工夫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更加清淨、平等,有沒有證悟自性??如果沒有,那你的心態有問題,要調整心態。

梁武帝問::請問大師,這世上有沒有佛呢??

達摩答::沒有。

這一段,簡單的講,對於未證悟的人而言,沒有佛,因為他們沒有自見佛性,所以也不相信有佛,雖然念佛拜佛,但他們其實不確定有沒有佛,才會這樣問。所以達摩大師會說沒有,因為梁武帝並沒有自見佛性,自然心中也沒有佛的存在。

但是對於證悟者而言,不但確信有佛,而且確定自性與佛無二無別,差別只在於證悟的程度而已,所以悟道的人心中有佛,沒有悟道的人,心中還有懷疑跟不確定,所以就沒有佛。

梁武帝問::身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誰嗎??

達摩答::不知道。

這一段,更有趣了,一般人總以為身體是自己,名字是自己,所以你問任何一個人,你是誰,他都會跟你講他的名字,可惜,這名字是假名,這身體也是暫存,你無量劫的生死輪迴,不知換了多少身體,換了多少名字,就像佛陀講的,我們每個人生死輪迴的軀體,如果堆起來可以像須彌山一樣高,就知道每個人都是無量劫輪迴轉世,怎麼知道哪一個身體才是你??哪一個名字才是你??所以達摩大師已經達到無我的境界,他知道沒有一個東西可以稱為""我"",自性即佛性,何來一個""我""。所以梁武帝問他是誰,他當然說不知道。這句不知道,正說明了""無我""的悟境。

好,先講這樣!!
作者: OROMAGIC    時間: 2019-1-31 20:05:00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9-1-30 20:53  
有關梁武帝問話的那一段,我們也來講一下好了!!(從12分35秒開始看)

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太客氣了吧!!不然這 ...

梁武帝做的照你之前說過的應該是有福德的。
梁武帝當初歷史老師滿滿的吐槽,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這影片我很久前看的,說說當初的想法。
梁武帝、讀過書,修過道,最後念佛。
歷史上出家多次,又被贖回來,當他問達摩身僧人,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
其實應該是想知道身為僧人時的他是誰?
換個人問達摩,未必是這個答案。

沒記錯的話給僧人立法吃素的就是他,還講過經等等。
當時的佛教可不是吃素的,南北朝歷史之混亂,佛教在梁武帝這邊算是定下一個基礎。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31 21:00:26

OROMAGIC 發表於 2019-1-31 20:05  
梁武帝做的照你之前說過的應該是有福德的。
梁武帝當初歷史老師滿滿的吐槽,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梁武帝在世的時候,鼓勵出家,而且由國家供養僧人。梁武帝甚至自己也捨身出家,然後又被贖回。

也就是說,其實當時很多人出家,不是因為信佛,而是因為社會環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免錢的飯可吃,何樂而不為。

因為沒有什麼篩選,所以不管什麼人都出了家,導致很多僧人不守戒律,飲酒食肉,反倒破壞了佛教的形象。(這跟現在有點像)

當梁武帝重新登基之後,就依照梵網經菩薩戒的戒律來ˊ要求出家人不應該喝酒吃肉,

整篇""斷酒肉文""裡面,引用了"涅槃經"、"楞伽經",還有佛教相關的戒律來做為立論的基礎

也就是說,先有經典戒律,其後才有梁武帝推行的""斷酒肉文""

與其說是梁武帝立法要求出家人吃素,不如說是因為看不慣出家人不遵守戒律,不奉行經典,因此梁武帝出面制止。


另外,很多問題,不同的人問,會有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一個有經驗的答題者,自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不過,梁武帝問達摩,我只能說,兩個人不在一個水平上,所以達摩祖師的答案,無法打動梁武帝的心。若依照因緣的觀念來講,達摩祖師算是與梁武帝無緣,所以言多不契。
作者: OROMAGIC    時間: 2019-1-31 22:01:04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9-1-31 21:00  
梁武帝在世的時候,鼓勵出家,而且由國家供養僧人。梁武帝甚至自己也捨身出家,然後又被贖回。

也就是說 ...

這大概就是從不殺生,引申到吃素的過程。
不自欺欺人的話,不殺生當然是不能吃肉的。
單獨挑出來立法,從多面來看對佛教很有益的。

達摩會用這個答案,在我看來他是認為梁武帝有可能懂的。
不然只是一個體現他自己水平的答案其實沒必要。
其實梁武帝那位國師也想談談,只可惜影片裡沒說幾句話。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1-31 23:25:48

OROMAGIC 發表於 2019-1-31 22:01  
這大概就是從不殺生,引申到吃素的過程。
不自欺欺人的話,不殺生當然是不能吃肉的。
單獨挑出來立法,從 ...

你突破盲腸了....本來我不想吐槽達摩祖師的

他大概太想找傳人了,所以到哪裡都用很深很難懂的方式來傳法

比如我前面講的,把經卷打開又合起來,這誰看得懂??不是真的大根器的人根本不可能!!

跟空智法師講話,還敲人家頭,講一堆聽不懂的話,我都懷疑空智法師到底有沒有搞懂他為什麼被敲頭

又高估了梁武帝,他以為梁武帝號稱菩薩皇帝,可以聽得懂他講的話

結果梁武帝三句話就露出了馬腳。

到此他徹底死心,原來南朝沒有傳人,所以就渡江去了北魏

你如果仔細看,他哪也不去,直衝少林寺,因為他想看看這個天下聞名的山頭,有沒有機會遇到傳人

三等兩等也等了九年,運氣真是有夠背。

幸好最後還冒出了一個慧可,不然不知道他還要玩多久。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2-1 09:00:32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9-2-1 09:06 編輯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PuG-a9YjY[/youtube]

終於要講最後這一段了,大家從6分55秒的地方看起。

這裡有一段其實跟我之前與某位菩薩講的內容很相近,

悟道者沒有心得,因為智慧本具,無智亦無得。

你學了半天有一堆心得,那是修行的心得,你怎樣修行可以增加心地的功夫,這部分是可以討論的,

但是真正悟道了,自然也講不出那個""道"",無法形容。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也是悟道的人,所以一開頭就闡明了""道無可道""。

大家先看一看,有看懂的菩薩請出個聲,大家討論討論!!


至於前面我有講到,為什麼六祖惠能大師,會說那兩個看到風動幡動的人,其實是他們的心在動,因為見色聞聲,舉手投足,都是你的真心在驅動,都是你的佛性體現,只是差別在於,凡夫是真心妄心一起動,所以惠能大師才說是他們的心在動。
作者: 老奸是誰    時間: 2019-2-2 21:20:23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PuG-a9YjY[/youtube]

終於要講最後這一段了,大家從6分55秒的地方看起。

快過年了,祝大家農曆新年快樂,記得去年過年還在跟OROMAGIC菩薩討論水試驗,沒想到轉眼一年就過了,時光真是匆匆。

今年過年這幾天,我大概也不會再多講了,因為都在外面到處跑。

好,切入正題,網路上有很多人講這一段,大家可以看看我講的跟那些人講的有什麼不同。

達摩祖師說::「我即將西返天竺,你們把自己所學的心得說來聽聽。」

聽到達摩祖師的命令,道副首先站起來說:「文字闡明佛法真諦,不可執著文字,但也不可捨棄文字,始能得道之受用。」
達摩祖師說:「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

其實說道副得到皮,根本客氣了,人家教你看月亮,你還抓著指月亮的手指頭(文字)不放,根本完全劃錯重點。

尼總持說:「據我了解,好像慶喜見到了阿閦(音同處)佛國,一見之後便瞭悟實相,豁然開朗,便不需再見。」
達摩祖師說:「你所體會比道副多些,但只能得到我的肉。」

這個慶喜就是阿難,佛陀的堂弟,阿閦佛就是不動佛,不為嗔恚所動,在東方妙喜世界成佛,跟不動明王並非同一尊。阿難入定見到了阿閦佛國,這是定境,跟開悟有沒有關係??其實關係不大,而且,人家問你悟境,你在講定境,牛頭不對馬嘴,但是比那個捉著指頭不放的道副好一點,所以只算是得到了肉。

道育說:「地、水、火、風皆是空,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受也非實有,而我所見卻無一法存在。」
達摩祖師回答:「你也只是得到我的骨而已。」

道育算是已經見到了空理,到開悟只差臨門一腳,因為他至少講得出來四大、五陰皆非實有,都是因緣合和所生,也就是說,這個身體是四大五陰因緣所生,可是,他還沒看到那個四大五陰之外,不生不滅的自性,所以還差一點點。

最後輪到慧可,只見他站起身來,向達摩祖師三拜行禮,然後便站著不動了。
達摩祖師說:「你總算得到我的髓。」

這個,我之前講過,悟到真心自性的人,講不出真心的樣子,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可以講真心的功用,但是你無法講真心的樣子。所以前面才會講::「性在作用。」慧可拜了三拜,表示他已經悟道了,但是講不出來,只好三拜表示答謝師恩!!

然後鏡頭轉向了尼總持,冒了一句內心的獨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我說過,這句話其實是錯的,恰好證明了尼總持真的體悟蠻淺的。

悟,不等於知。知,不等於悟。悟是通達,知是了知。知一不一定知二,悟則是你拿什麼他都可以了知,兩者程度完全不同。

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悟的人,一眼便明了。知的人,知一不知二。

這句應該改成:「悟者不言,言者未悟。」比較正確。

另外,本來我說要講同性戀的,但我看到前面有人的貼文已經講到了,所以就不急,以後有空再講。

南無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