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中還有一段描述可以加深理解:
我意識到,許多人在“做”富人應該做的事情,儘力“擁有”富人擁有的東西。他們通常會購買大房子,投資於股市,因為這是他們認為富人才做的事情。
然而,富爸爸儘力想告訴我的是,如果他們仍舊持有窮人或中產階級持有的信念和思想,又做著富人做的事情,那麼他們最終將仍舊擁有窮人和中產階級擁有的東西--財務困境,並且肯定會變得更加困窘。
be-do-have,成為-做-擁有。
4、個人成長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是最流行的TED Talk之一。
在演講中,Amy Cuddy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19歲那年,她遭遇了一場很嚴重的車禍,頭部重傷。別人告訴她,她的智商下降了兩個標準差,她無法從大學成功畢業。
但Amy不甘放棄,拚命地努力,比同儕多花了四年時間才順利畢業,畢業後跟隨導師進入哈佛執教。
站在講台上她非常不自信,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擁有的一切。她一度想放棄。
但老師告訴她:“你要假裝自己可以。你得講好每堂課,一直講一直講,就算再心虛、再累,就算語無倫次,直到某一刻你發現,天哪,這件事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我做到了!”
最終在哈佛任教的第一年結束後,Amy終於做到了。
這個演講是如此非常的受歡迎,以至於幾乎人人都聽過那句名言“Fake it till make it”,假裝你能做好,直到你成功。
實際上原文是“Don't fake it till make it, 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
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成為它,從行為和心態上假裝你是成功的(好的戀人、牛逼的職場人士、富人),然後做該做的事情,直到最後實際上擁有那一個身份(委任狀)。
最後船長想談一下個人的一些經歷和收穫。
我從大一開始做兼職,當時深圳兼職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6.5元,一天普通的兼職下來大概有120~150元的收入不等。
大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提升,就給自己的時間定價在每小時20元,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只做每小時20元以上的兼職。後來在大三的時候,我把這個價格漲到每小時30元。
最開始這樣做的時候,給我造成了很大的一個問題。
大部分的兼職都在周末的時候,而且都達不到我的標準,所以我只能賴在宿舍。看了一會書之後就想去打遊戲、刷劇,然後一整天就過去了。
因為我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我又比較浪,開銷挺大,所以我會把賺錢當作一件“正事”。看到別人周末都去干正事了,我卻在這裡“浪費時間”,心裏面非常的內疚。會懷疑自己的選擇。
後來我想明白了兩點:
既然我的每小時是20元,我沒有去掙錢,而是選擇做其他事情。那麼我就要讓這段時間過得有價值,最起碼超過20元的價值。
我的吃喝拉撒睡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它們就值這個價錢,所以我要好好享受。
第一點讓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會盡量去把它做好,因為我的每一段時間都是money count的;第二點讓我的自信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更加自尊和自愛,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我的玩樂也是值錢的,所以更要好好享受。
我的時間並不是工作時才計價,是一天24小時都算在內。
所以生活中,在要不要打車的時候,我會去考慮,不打車耽誤的時間價值是否大於打車的車費,如果大於顯然打車是划算的。
在做其他投資決策的時候也是,如果價值上划算我就會去投資,哪怕兜里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錢了,因為我知道這些問題是一定會被克服的,即使我現在不知道要怎麼去做,但我相信解決方案未來一定會浮現的。
最重要的是永遠聚焦於自己的成長和增值,事實上我也一直受益於此。正是因為堅持這種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斷地給自己的時間定價,然後通過投資增值,船長的價值也真的在不斷提高。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想推銷我這種看似冷冰冰的思維方式,而是對be-do-have的思維方式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很多時候當你想“成為”一個理想中的人時候,可能你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請相信我,只要你堅持下去,眼前的問題一定會被解決的。最終披荊斬棘到達了終點,你會發現終於擁有了你想擁有的東西,而這一切都始於你最開始那顆想要“成為”的心。
總結
be-do-have思維的四種表現:
在感情上,更好的思維方式不是滿腦子“讓對方成為我的男/女朋友”,而是自己先做一個高質量的戀人,給對方帶來很好的體驗,最終水到渠成。
在職場上,永遠追求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外界的估值,不需要等待任命就可以去做一件事情。
在社會上,窮人思維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去做多大事情,富人思維是先想好做什麼事再去找資源
在個人發展上,從心態和行為上都要假裝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然後做該做的事情,直到你最終擁有那個身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