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59
[列印本頁]
作者:
kgbt280915
時間:
2019-2-13 07:32:12
標題: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59
◎ 佛說一切眾生不單指六道眾生,是說九法界眾生,十法界除佛之外,九法界均為有情眾生,菩薩是覺有情。因其迷悟程度不同,迷得重的眾生在最下面,為三惡道, 迷得輕的在上面,許多眾生均在迷,迷而不知其在迷,是最可憐憫者。佛說法使其破迷開悟,很不容易,要面面顧到,因其迷在五欲六塵當中很難講得通。聲聞、緣 覺、菩薩雖超越六道輪迴分段生死,而仍未出變易生死。二乘聖者因塵沙煩惱未斷,故居住在方便有餘土中,雖破了幾分無明而仍有變易生死,終非究竟。
◎ 佛說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何謂二種見妄?一者顛倒見妄,即是塵沙無明;二者分別見妄,即是見思二惑。此三惑隨時隨地皆可生起,惑既起已,即便造 業,業成之後,定當受報,惑業苦三,輪轉不息,此是眾生沉淪生死之根本。何以謂之顛倒?是最初一念不覺而有妄動。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不覺就是迷,覺是靜 的,迷是動的,靜的時候可以照見一切東西,動了即是無明,學佛就是將動的無明恢復到靜的狀態。無明妄動即是用分別心,真心是在靜的狀態,妄心是在動的狀 態;法門無量無邊,關鍵均在定,念阿彌陀佛求一心不亂即是求定,心不為境界所轉即得一心三昧。境界現前,起一念歡喜心或起一念瞋恨心,即被境界牽著走;用 功就是要打破無始以來的積習,一切障礙都是習氣。外面的境界沒有善惡,也沒有佛魔,善惡佛魔均是自己心中變現出來的相,以迷惑的心看外面境界全是魔的境 界。六根接觸六塵無時或歇,一切相皆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所以阿賴耶識又稱為業識或種子識,而所變現出來的相都是虛妄的。凡夫不知道是自己真心變現出來 的,如在夢中而自己不知道是在作夢,如果知道,心中就平等了,冤親平等,不管什麼境界現前,心中是清涼的,隨便到那一界都可遊戲神通,自在無礙,生死也沒 有了。所以對於經論必須要深解圓解,方能得到受用。
◎ 「分別見妄」:分別就是心動,心不動便沒有空間與時間,此理比較深一層,不太容易了解。因為有分別見妄才有十法界,在佛沒有十法界,只有一真法界;不明瞭 一真法界是不覺,不覺才有念頭起來,或稱為一念妄動,或稱為無明,一動即造業。惑有三類:最粗的是見思惑,造有漏的善惡無記諸業,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論 是三善道或是三惡道,其所造的業都是帶煩惱的。見思惑斷了以後還剩下塵沙惑,塵沙惑所造的是無漏業,屬於偏真之業,得到偏真涅槃,是二乘人的境界。無明惑 所造的業是亦有漏亦無漏,說其無漏是心地清淨,說其有漏是與凡夫和光同塵,與凡夫一樣,現這種業才能自利利他。佛法說見了性即證得無生法忍,這個意思就是 說一切萬法根本沒有生,當然也沒有滅,完全明瞭並認可此中奧義,即是證了無生法忍。有業一定有報,有因必有果,惑業苦是連環的。從淺處說,現在看的相是業 的相續相,如兒女對於父母,父母先亡,是緣滿了,自然離開,隨業流轉,亦隨自己的業而有所改變。因為可以隨變,故稱「當業輪轉」。命運亦是有定有不定,心 是能變,外境是所變。佛法是翻過頭來,把能變的找到。眾生不知道能變的心與所變的境界都是虛妄的,如何能找到其來龍去脈,甚難甚難,譬如作夢何時開始的, 怎樣開始的以及何時消滅的,了不可得。
◎ 「別業妄見」:通常佛法說別業、共業,並非說別業是自己的,共業是大家共同的,其實共業不共業全是自己的,別業是自業所感,自所受用,不是與別人共的,如 燈發光是自己發的光。同分妄見是共業所感,非大家所造的業,而是自己所造與他人有相似之處,如依報環境與身體,依正莊嚴仍是自己變現的,雖是各變各的,而 都能受用,以多數人說為同分妄見。《大明三藏法數》卷八:「二種妄見:一別業妄見,謂諸眾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見,見有一切虛妄境界,或苦或樂;若人不失本 真,即不見有虛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不病目者,即不見燈別有圓影,是名別業妄見。二同分妄見,謂諸眾生迷失真性,同見一切 虛妄境界,同受苦樂,同業所感。譬如一國之人同見瘴惡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見。」
◎ 別業指自己造業所感的果報,不與他人相共的,如人的貧富貴賤苦樂種種不同,謂之別業。每一個人現他自己的境界,各人現各人自己的依報正報,如人在夢中所 見,是別業妄見。「同分」通常說共業所感,如器世間山河大地,看起來有共同的受用。單由惑現,不加業感,乃為同分妄見;雙具惑業,既由惑現,再加業報,是 為別業妄見。阿賴耶識乃真妄和合之體,迷惑之後有三種煩惱(即無明、見思、塵沙),別業中有煩惱,同分中無煩惱,一切眾生念念心中,常有此同別二種妄見。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即不覺心起而有其念,此念無自性,不離本覺,二妄亦不離真故,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受輪轉。二種見妄,通妄 通真,若處處執著能所,則即是真中妄,若處處不落能所,即是妄中真。依法相宗解釋,別業就是不共業,亦即不共眾人所造之業,個人前生所造的業,今生在阿賴 耶識中的不共種子起現行所感的正報根身之業果,是自業所感,自己所受用,故曰別業。同分者就是與眾人共同所造之業,依業感報,從阿賴耶識中共種子起現行, 因為是共業所感,大家有分,故曰同分。但是《楞嚴經》的解釋,別業不獨指正報,亦兼依報;同分並非由業感,只是惑現,與法相宗稍有區別。
◎ 眼睛害過眼病的,看燈光有五色圓影。眼睛有毛病比作真如本性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把燈上的圓影比作凡夫見的相分,五色比作五蘊,凡夫住於五蘊,展開來就是百 法。如來藏性是清淨心,本無一物,如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清淨心是性淨明體,絕無染污。無染何以顯現不出?佛說是迷而不是染,一覺馬上就轉變過來。覺了即 如好眼看燈,決無圓影。如心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即是攀緣心,自己一覺得就壞了,覺得自己有能力,覺得自己有智慧,就是無明。覺心是平靜的,不起波浪, 起波浪即不平。佛法千經萬論講把握綱領,若尋章摘句,枝葉還有枝葉。《楞嚴》講的就是根本,前面七番破處以及後來所說的兩種妄見,均是根本。學教理,在精 不在多,理一通,佛法全通,所以古德說:「若能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破我執、破法執即無人我是非,經中講的是叫我們看破。眾生迷惑顛倒太可憐了,外邊實 在沒有什麼,全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清淨心起了一念隨緣,本性即失掉了。例如眼見色的時候,這個色合於自己的意思與不合於自己的意思,有喜怒的感覺就是迷 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隨緣隨變。學佛就是要於隨緣之中鍛鍊不變,心不動搖;沒有喜怒哀樂,看外面境界即能看到真實相,三業所造即沒有善惡業。佛菩薩應化 世間,種種設施,根本不造業。日本與歐洲研究靈魂學,還用各種科學儀器來測驗,很有成就,知道六道輪迴確有其事;但知道了之後又怎麼樣呢?不能解決也是枉 然!要緊的是研究如何發生的,如何可以超出輪迴、了生脫死方有用處;譬如眼睛看東西有圓影,想辦法治好眼睛,圓影就沒有了。如知道圓影是假的就好了!等覺 菩薩還帶有一分無明,如同眼睛還有一點毛病;凡夫毛病重,菩薩毛病輕,到了佛地一絲毫毛病都沒有,即到了常寂光土。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