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恩格爾巴特在菲律賓當一名海軍無線電技術員,他從萬尼瓦爾·布希的文章As We May Think中,獲得了啟發。
戰後的1948年,他從俄勒岡州立大學(那時是俄勒岡州學院)獲得了電子工程的學士學位;
1952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55年,獲得伯克利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EECS)的哲學博士學位。
在俄勒岡州期間,恩格爾巴特是Sigma Phi Epsilon兄弟會的成員。
Bardini認為Benjamin Lee Whorf的語言相對論對恩格爾巴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Whorf推論認為人的語言決定人的思維,恩格爾巴特由此推演認為,當前的科技決定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反過來決定我們開發改進新技術的能力。
因此他致力於開發基於計算機的技術,以對信息直接進行處理,同時提高個人以及組織的處理能力。
恩格爾巴特的哲學以及研究計劃,在他196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有清楚而直接的闡述,他將這篇名為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的報告,
稱為自己的「聖經」。網絡智能的概念,歸功於恩格爾巴特的開創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