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教起因緣)1之30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9-3-12 05:46:47     標題: 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教起因緣)1之30


它超過《般若心經》,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

《般若心經》只是般若部的心經,而《大勢至圓通章》是整個佛法的心經,不是那一部的。

所以,印光大師把這一章經文特別提出來附在淨土四經之后,成為淨土五經。這是很了不起的作法。

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我們相信,若不是等覺菩薩的法眼,是作不出來的。淨土經論到了五經,可以說是圓滿具足,不需要再加,已經完備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經文不長,可是裡面的義理非常圓滿,絲毫欠缺都沒有。

首先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他與五十二位同倫。「倫」就是同類。「同倫」是兄弟,同志。

實指菩薩五十二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位。

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道,就是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真不可思議,不需要再換別的方法,所以稱《念佛圓通章》。

它的理論方法,就是節錄在此處的五句經文。



『憶佛念佛』是修行的方法。方法在憶念,這裡面含有非常深廣的理論。

佛在了義經典裡告訴我們,十方法界依正莊嚴皆從眾生心想生起。

你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誰在變現?真如自性在變,自性能現一切相。

自性是萬法的本體,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佛性。禪家稱之為「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十法界皆是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教我們修行,「觀想」非常重要。

八萬四千法門,不管那個法門,都離不開「觀想」的原理。不僅是《十六觀經》特別強調觀想,持名念佛也不例外。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