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蘭
白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
別名:白蝴蝶蘭分類:草本花卉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蝴蝶蘭屬盛花期:春季夏季
白蝶蘭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北澳大立亞的昆士蘭州、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至菲律賓與蘇門答臘 ,海拔高度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著生蘭花。白蝶蘭的花朵纖弱兒美麗,花梗可達一公尺長,總狀花序疏生多朵美麗的白花,或因花朵密集而似圓錐花序,花期春季至夏季。 我國有白蝶蘭和雲南白蝶蘭等2種。陸生蘭,有塊莖;葉數枚,從基部向上漸尖,並逐漸過渡為苞片;總狀花序具數朵花;花常大而豔麗。
白蝶蘭的種植資訊
白蝶蘭的介紹
白蝶蘭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北澳大立亞的昆士蘭州、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至菲律賓與蘇門答臘 ,海拔高度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著生蘭花。白蝶蘭的花朵纖弱兒美麗,花梗可達一公尺長,總狀花序疏生多朵美麗的白花,或因花朵密集而似圓錐花序,花期春季至夏季。
我國有白蝶蘭和雲南白蝶蘭等2種。陸生蘭,有塊莖;葉數枚,從基部向上漸尖,並逐漸過渡為苞片;總狀花序具數朵花;花常大而豔麗。
白蝶蘭的形態特徵
白蝶蘭為陸生蘭,有塊莖;葉數枚,從基部向上漸尖,並逐漸過渡為苞片;總狀花序具數朵花;花常大而豔麗,萼片大,花瓣狹而短;唇瓣3裂,常有流蘇,基部有長距;蕊柱寬闊;柱頭2;蕊喙兩側有臂;花粉塊2,由小塊粘合而成,有長的花粉塊柄和粘盤,粘盤藏在蕊喙臂頂端之下。
白蝶蘭的塊莖為長圓形、橢圓形或近球形,肉質,不裂,頸部具幾條細長根。莖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葉,葉向上漸變小成苞片狀。
葉3至數枚,互生。總狀花序頂生,具1至數朵花;花苞片葉狀,較大;花通常頗大,倒置(唇瓣位於下方);萼片離生,相似,寬闊;中萼片直立;側萼片斜歪;花瓣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常較萼片狹小;唇瓣3裂,側裂片外側具細的裂條或小齒或全緣,中裂片線形或寬的三角形,直的;具長距,距比子房長很多;蕊柱短;花藥直立,2室,藥室下部叉開,藥隔寬闊;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花粉團柄和粘盤,粘盤包藏於蕊喙臂末端筒內;蕊喙較低,具長的蕊喙臂;柱頭2個,凸出;退化雄蕊2個,較小,橢圓形,位於花藥基部兩側。
白蝶蘭的生態習性
白蝶蘭喜高溫、高濕、半陰環境,越冬溫度不低於18度。白蝶蘭原產亞洲熱帶地區。
常野生於熱帶高溫、多濕的中低海拔山林中,生長適溫白天 25~28℃;,晚間18—25℃:當夏季32℃以上高溫或冬季 15℃以下低溫,白蝶蘭則停止生長。若持續低溫,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會死亡。但白蝶蘭花芽分化不需高溫,以16—18℃為宜。白蝶蘭喜高濕的環境,如空氣濕度小,則葉面容易發生失水狀態,因此,栽培白蝶蘭最怕空氣乾燥和幹熱風。
陽光對白蝶蘭的生長發育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冬季需充足的光照,白蝶蘭葉片生長健壯,花朵色彩鮮豔。但夏季長時間的強光直射,對葉片有灼傷現象,需用遮陽網進行遮光處理。
白蝶蘭的栽培技術
環境條件
1、溫度
白蝶蘭主要分佈在熱帶低海拔沿海地區,最適生長栽培溫度為白天25℃至28℃,夜間18℃至20℃。白蝶蘭對低溫十分敏感,長時間處於15℃時則停止生長,溫度在15℃以下時根部停止吸收水分,葉片出現壞死黑斑,時間過長葉片開始變黃而脫落。每年在冬前和翌年初春(即採暖期前後)是北方氣候多變時期,室內溫度均達不到15℃,這是一年當中最難養護時期,應將蘭株放在室內朝陽處,少澆水,必要時給地面灑水,晚上給蘭株套袋進行保溫。
目前,大量栽培的白蝶蘭優良品種,主要是用原產熱帶地區的原種雜交培育出來的,栽培中對溫度要求比較高。最適的生長溫度為白天25-28℃ ,夜間18-25℃ ,幼苗可以提高到23℃左右。
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白蝶蘭幾乎全年都可處於生長狀態。從試管中移出的幼苗1年半至2年即可開花。白蝶蘭對低溫十分敏感,長時間處於15℃ 時則停止生長,易受凍害甚至死亡。在15℃以下,
白蝶蘭根部停止吸收水分,造成植株本身的生理性缺水,老葉變黃而脫落,或葉片上出現壞死性黑斑,爾後脫落,再久則全株葉片脫光,植株死亡。
夏季32℃以上高溫會促進其進入半休眠狀態,
影響花芽分化,難以開花。研究表明,當氣溫在29℃以下時,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當溫度達到29℃以上時,隨溫度增加,光合速率逐漸下降,認為白蝶蘭生長溫度為22℃-28℃。由於白蝶蘭一般採用溫室栽培,其具有的供暖系統、降溫系統可使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 ℃,夜間在18-25℃,這樣白蝶蘭就能夠生長得很好。
2、光線和遮蔭
栽培白蝶蘭切忌強光照射,應當給予良好的遮蔭。白蝶蘭的葉片雖然又寬大,又肥厚,葉片貯存有豐富水分,但葉表的角質層和抗乾旱結構比較差,不如卡特蘭或石斛類。
所以一旦遇到陽光直射,水分喪失較快,水分補充不及時,葉片很容易被灼傷,出現日灼病。當然光線太弱,植株生長纖弱,也容易得病。開花植株適宜的光照強度為2萬-3萬勒克斯,中苗及大苗適宜的光照強度為1.2萬-2萬勒克斯,幼苗的最佳光強1萬-1.2萬勒克斯。因此,需根據栽培環境的光照強度進行不同的遮光處理,現在遮光通常使用遮陽網。溫室栽培條件下,夏秋遮蔭量為75%-85%,
需兩層遮陽網遮光,而冬春由於光線較弱,遮光40%-50%即可。
3、濕度
白蝶蘭原生地濕度比較大,故栽培好白蝶蘭必須創造空氣濕度大的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經常保持高的相對濕度(60-80%)。在栽培中,若空氣濕度過大,則會導致節間伸長,植株徒長,生長勢衰弱,花期延遲,易生病蟲害;空氣濕度過小,可造成植株萎蔫,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生長。通過研究光合速率與空氣濕度的關係,認為適宜白蝶蘭生長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5%。
一般來說,白蝶蘭的根部忌積水,喜通風和乾燥。如果水分過多,容易引起的腐爛。通常澆水後5-6小時盆內仍十分水濕,就會引起根部腐爛。溫度低於18℃時要降低空氣濕度,濕度太高易引起病害。注意夜間禁止將水噴灑到葉片上。
4、通風
白蝶蘭喜通風良好的環境,忌悶熱,通風不良易引起腐爛,且生長不好,同時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在栽培白蝶蘭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溫室內的通風。
白蝶蘭喜通風,忌悶熱,通風不良易引起爛根、生長不良。冬季氣溫低,可在晴天中午短時間通風,風口不要直接吹向蘭株。白蝶蘭在自然狀態下附生在密林樹蔭處,形成了喜半陰的習性。家庭栽培時,冬季少遮光,春秋季多遮光,夏季陽光強、氣溫高,應特別注意遮陰,加強通風。
5、澆水
白蝶蘭喜濕,但忌積水。在生長期不能缺水,如長時期缺水會使葉片發黃,無法補救。用松針葉栽培的白蝶蘭不會積水,在澆水時用噴壺噴水,到盆底流出水為止。經常給蘭盆周圍灑水保持空氣濕潤,但注意不要使蘭葉心部積水,尤其冬季夜間禁止將水噴灑到葉片上。
對白蝶蘭來說,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營養元素種類和數量均有不同的要求。在營養生長期,需施含氮、磷、鉀豐富的肥料(30:10:10),生殖生長期需施含氮少而磷鉀豐富的肥料(10:30:20)。
澆水主要依據基質的幹濕程度而定,當塑膠盆底沒有水氣,基質感覺乾燥,就需要澆水,否則一定不要澆水。若基質過濕時澆水,基質很容易濕腐變質產生不良氣體,且不通風長出各種蟲菌,
影響蘭菌生殖,蘭根腐敗,直至植株死亡。澆水的水質和酸鹼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定要控制水的EC值在0.8以下,PH值最好小於7,水溫控制在22—25℃.
6、施肥
白蝶蘭因生長快、生育期長,應採取薄肥勤施。5月份蘭株剛換盆,正處於恢復期不施肥,6月至9月為蘭株生長期,應每週施一次,做到葉麵肥和磷酸二氫鉀交替使用,也可用農家肥加水發酵後澆灌肥水,有條件可買蘭花專用肥和“花寶”液體肥稀釋2000倍噴灑葉面和栽培基質上,夏季高溫時停止施肥。秋末蘭株生長漸緩,應減少施肥,施肥過多往往造成蘭株過於旺盛,影響花芽形成,致使不能開花。
換盆
1.選盆
一般選用素燒陶盆或塑膠盆,以多孔盆為好,為便於透氣宜用淺盆,盆高最好小於盆直徑。
2.培養基質選用
白蝶蘭為典型的附生蘭,它的根系發達,栽培基質必須具備疏鬆、通風、透氣性好、耐腐爛的特點,根據筆者的栽培經驗,北方養白蝶蘭宜就地選用松針葉、花生殼、樹皮絲等作為基質。每年必須換盆,如果不及時換盆,盆栽基質腐爛造成緊縮、透氣性差,蘭株長勢嚴重衰退,甚至死亡。
3.換盆時間及方法
白蝶蘭換盆的最佳時期是春末夏初,溫度最好在20℃以上,此時花期剛過,新根開始生長。換盆時,先剪去花莖,將原用的營養缽輕輕去掉,用手指將下部的舊基質挖出,將乾枯的老根,有鏽斑的根,斷根剪去,盆底用碎瓦片墊起,用消毒過的濕松針葉給盆底先放入一層,把白蝶蘭的根均勻散開放入盆內,再繼續將松針葉放在蘭株根系處,輕輕壓實,使蘭株站穩。栽植時應注意蘭株的根莖部要與盆沿高一致,然後噴水放置室內通風處,這期間不宜施肥,在管理上只需噴水和適當澆水,一個月後就能長出葉芽,再進行正常管理。
花期管理
家庭養白蝶蘭因溫度和濕度的限制,一年只能長出2片至3片葉,葉單生於頂部,花芽長在兩片葉子中間,花芽形成後,溫度在18℃至2 0℃,經3個至4個月養護就可以開花。當花莖抽出後,在花盆中先設臨時支撐,防止花莖倒伏,花莖固定好要分多次進行,以免花莖折斷。當第一個花蕾長大時,花盆的擺放方向就不能轉動,否則會造成白蝶蘭上各花的方向不一致。在盛花期溫度應控制在15℃至18℃之間,加強通風和濕度,花期可長達4月之久。
白蝶蘭的養殖方法
春季的管理
春天是白蝶蘭的開花期,如果要使白蝶蘭在冬天開花,溫度必須保持在15℃ 以上,否則只能在春天開花。開花時,花朵自下而上按順序開放,但若遇到連續低溫,則只能開放數朵即停止。此季花株的新葉新根尚未長出,與冬季的形態相同。
栽培場所
白蝶蘭不喜歡強烈的光照,因此在溫室栽培時,自早春起即應架設一層遮光網遮蔭,遮光率約為50-60%。如果溫室玻璃的內側貼有塑膠布,春天中期再架設遮光網也不遲。
澆水
春天是蘭根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因此當水苔、樹皮等植材表面呈現乾燥時,就要及時補水。白蝶蘭的根與其他草花類不同,不喜歡長期浸水,必須等到植材表面完全乾燥後再澆水,或改以表面噴霧方式來澆水,這樣做不但不會傷及蘭株,而且更有助於提高溫度,説明其蓬勃生長。澆水原則為:小苗出瓶種植噴藥後3天內不澆水,近中午濕度低於65%時可向地面噴水。或用噴藥機向葉面噴霧,以葉面不流水為宜。只要花盆手感不太輕,看出膠盆內壁仍有水珠凝結時,都可以不澆水,但第二次噴藥應在澆過一次水後為宜。一般控制在種後約6至7天澆第一次水,且要用噴頭反復澆灑。澆後第二天應巡查,對部分漏澆蘭苗補水。秋季澆水一般在上午進行;春季氣溫偏低時可在近中午進行。澆水時應注意使蘭苗葉片上的水分在天黑前乾燥。由於此季節的夜溫較低,葉心若有積水,則容易腐爛,因此應避免晚上澆水。
肥料
一般春天只施液體肥料,但開花時期則不施肥。在花期後,株基長出新根時才開始繼續施用液體肥料,每週一次。新種小苗一個月內不要施肥。滿一個月後,第一次施肥用10:30:20或者9:45:15花多多1000倍液噴施葉麵肥,以促使新根長出。以後約7至14天噴一次葉麵肥,用30:10:10或20:20:20花多多4000倍液,輪流使用。當春末新葉長出後,使用油渣和骨粉混合而成的固體有機肥,需少量。如果過早施用固體有機肥料,反而容易傷根。
蟲害防治
春季預防腐病的發生,應定期噴灑殺菌劑,同時要注意蛞蝓對根的危害。瓶苗出瓶種植後,即噴90%四環素3000倍液。當天出瓶未種完的苗應攤開噴藥。一周後再噴一次。以後2至4周噴藥一次,用藥為80%鋅錳乃浦(大生)500倍液,或66%普力克1000倍液,或50%施保功6000倍液。
換盆
白蝶蘭為單莖性蘭,幾乎不長子株,所以不用進行分株,換盆即可。對下葉掉落的蘭株、生長衰退的蘭株,或是植材已老舊的蘭株均需換盆。通常2-3年換盆一次,最適當的時期就是當開花終了,新根開始長出的晚春到初夏這段時間。
始換盆時,應該對白蝶蘭苗進行一些前期處理,即在換盆前一個星期左右停止施肥、灌水,使介質儘量保持乾爽,但不能讓介質完全乾燥,蘭苗脫水介質的幹度大約在七八成之間為宜。換盆時,新鮮水苔要經過一定時間浸泡和消毒,脫水至八成幹後,方能用換盆操作,且不易傷根。
換盆時,首先沿盆子周圍捏幾下,使根和盆壁脫離,然後用手指從盆底擠壓,同時往植株的苗基部,輕輕一用力,便能將植株完好地拔出,根也很少會斷。將舊的植材去除,但不要傷及根部。舊的莖和老根也要加以整理切除。為了使排水良好,可在盆底部放置1/3的塑膠泡沫塊,以利排水。接著用水苔將塑膠泡沫塊包起放在蘭根下,將根平均攤開種入盆中,覆以鬆軟的水苔,注意不可包裹的過緊,大約是能在上盆壓緊後,會使植株東倒西歪。水苔以七成緊為佳,即用手捏盆,不感費力,用手壓水苔,還能往下再擠壓,這樣的程度有利於管理和根系的生長。
換盆後半個月內,要放置在溫度高的半蔭處,不宜立即灌水或施肥,而是先噴一次殺菌劑,劑量大一點,大約一星期後,新根開始長出時,才可以用低濃度的肥水灌透一次,以後進行正常化管理。
夏季的管理
當平均溫度達到18℃ 以上時,白蝶蘭生長活動最旺盛,因此夏季是其生長的最快時期。白蝶蘭是由蘭株的中央長出新葉,因此要經常觀察是否長出新葉,這與肥料施放地時期有很大的關係。
栽培場所
由於白蝶蘭自生於沒有強光照射的環境中,不喜歡強烈的陽光,因此在溫室栽培時,要使兩層遮光網遮蔭,遮光率約為70-80%。夏季由於高濕,放在溫室栽培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可使用抽風機來幫助空氣的流通。白蝶蘭性喜白天高溫、夜間溫度下降的生長環境。注意在夏天的夜晚溫室內不要過於悶熱,否則容易造成蘭株變弱。
澆水
換盆初期應控水促根,直到蘭盆手感明顯較輕,水草已較幹時才可澆水。盆邊未見新根伸展時,應保持偏幹。夏季高溫時節,且新根、新葉已生長迅速時,水分可偏濕。每次澆水隔天應巡查補水,防止漏澆的蘭苗失水萎縮。陰雨天濕度大,即使植料偏幹,也可不澆水。即使是用同樣大小的盆缽種植,但每盆的葉片數和根量也有不同,故澆水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逐盆澆水。
肥料
夏季是白蝶蘭的生長期,千萬不可忽略肥料的施用。應使用稍薄的液體肥(1500-2000倍)每週一次。中苗一般於換盆10天后開始施葉麵肥,所用肥料同小苗。濃度掌握在1500至2000倍液,10至15天一次。待新葉、新根生長迅速時,肥液方可施入植料,但兩次施肥中間應澆一次透水。
病蟲害防治
白蝶蘭喜歡微風吹動,稍微悶熱即會患軟腐和黑點病,因此本季要定期噴灑殺菌劑加以預防。噴灑時期以新葉開始生長時為最佳。是否長出新葉與肥料施放的時期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可用90%四環素3000倍液噴灑。噴後3天內不可澆水,7至10天后再噴一次。以後每2至4周噴一次殺菌劑,用藥同小苗。藥液不要在水草幹透時噴施。因為噴後一般三天內不可澆水。
秋季管理
白蝶蘭由於遲至春天才開始生長,所以其生長休止期也較遲。一般洋蘭到10月左右即開始停止生長,但此時白蝶蘭仍會長出新根和新葉,直到晚秋才會停止生長。
栽培場所
秋天和夏天不同,不但日照量少而且很短,如果仍以兩層遮光網遮蔭則顯太暗。因此中秋以後取下一層,遮光率降至50-60%為宜。
澆水
秋天比較乾燥,植株澆水後也很容易乾枯,為了持續生長活動,仍需充足的水分,但每次不可給予太多。如果兼用葉面噴霧,對蘭株更有幫助。利用水苔或樹皮種植時,其乾燥的程度差異很大,因此要特別注意種植材料的情況而給予適當澆水。保持見幹見濕。
肥料
繼續使用液體肥料1000倍,每週一次,直到10月上旬為止,生長較慢的品種,可延續施到10月底,但不宜過遲,過遲會減少開花,並延遲開花的時間。肥料初期以30:10:10花多多為主,以後逐漸以20:20:20花多多為主,濃度可提高到1000至1500倍液。間隔7至14天一次。新根未出現在盆邊時不要將肥液施入植料中。新葉快速生長時,可7至10天施肥一次。但注意連續陰雨天時不應施肥,以防徒長。
病蟲害防治
初夏生長的嫩葉和花芽容易被蛞蝓食害,尤其是花芽一旦遭到食害,就無法再長出新花芽,因此要用蛞蝓驅逐劑來誘殺它們。所用藥物及濃度同中苗。
冬季的管理
本季已進入生長休止期,新葉和新根均不再長出,但會長出花芽。花芽並非從蘭株中央長出,而是從新葉的基部下方長出,最初看起來與根類似,但與根不同,因為新根是綠色的。
栽培場所
在溫室栽培時,為了避免日光照射仍採用一層遮蔭。但若已圍有塑膠布,光線已減弱時,則不必再用遮光網。但到冬末春天即將來臨時,日光會逐漸增強,此時仍應架設一層遮光網。 小型的溫室在冬末初春時日照加強,溫度升高,空氣悶熱,此時室內的換氣工作相當重要,可以利用抽風機或送風機調節溫室內空氣,不但可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花的品質。冬季的最低溫度不宜低於15℃,最少保持在18℃。
澆水
花芽的生長時期吸水量很大,一旦水苔、樹皮等種植材料的表面呈現幹白狀態,就應充分給水,澆水的時間以中午以前為宜。傍晚溫度下降,此時澆水容易造成蘭株的傷害,所以白天澆水較佳。
肥料
此季花芽已出現,令人不禁想起施肥,但冬季的施肥是不宜的,必須等到春季才開始施肥,或者是新根已開始生長的蘭株才可施肥。大約在催花35-40天左右開始施花肥,用高磷高鉀類肥料。如停留在生長休止期,則不可施肥。
豎立支柱
花芽伸出後必須豎立支柱。白蝶蘭的花莖如任其生長,有的會直立生長,有的則會倒伏,花也橫向開或向下開,失去了觀賞價值。因此在花莖伸長尚未倒前要豎立支柱,並將花莖緊綁在支柱上,不可過緊,應留有花莖長大伸直的空間。
花莖剪除
開過花的花莖,將下半部的3~4節保留,其餘切除,讓它長出腋芽,到了初夏時節,會再度開花。但這樣植株養分消耗過大。如果想來年再度開出好的花,最好將花莖從基部剪下。當基質老化時,應及時更換。
白蝶蘭的繁殖方式
白蝶蘭的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組培繁殖。
1、分株繁殖
在春季新芽萌發以前或開花後進行。此時,養分集中,抗病力強。一般結合換盆進行,將母株從盆裡托出,少傷根葉,把蘭苗輕輕掰開,選用2—3株直接盆栽。若夏季高溫季節分株,容易腐爛。冬季分株由於氣溫略低,發根恢復較慢。
2、組培繁殖
白蝶蘭為單軸類的蘭科植物,很少有側芽產生,只能用幼苗或成苗的莖尖作外植體。也可用葉片培養。通過產生愈傷組織再分化出芽球體;一般來說,株齡越小,葉片越嫩,越容易產生愈傷組織,分化的芽球體數量就多。
白蝶蘭為典型的熱帶附生蘭,栽培時要求根部通風良好,生產上常用水苔做基質,無色塑膠盆栽培。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