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李梅樹-黃昏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挺哥哥    時間: 2019-5-31 21:48:18     標題: 李梅樹-黃昏

本帖最後由 阿挺哥哥 於 2019-5-31 23:21 編輯



重要說明 : 本文資料(含圖)來源均截錄於互聯網,本文資料僅供讀者欣賞及個人研究之用,嚴禁 轉錄販售。若從本文章轉錄後,致產生法律版權問題,蓋與本人無干。僅此聲明。

李梅樹作品 黃昏    介紹 《黃昏》描繪太陽西下,田家婦女整裝結束一日辛勞的情景。這幅畫作令人聯想起法國自然主義畫家裘爾‧布列東的作品《召回拾穗者》。李梅樹藉著西洋名畫的形式語法,表現台灣農家婦女勤勞的樸實性格。其構圖緊湊嚴謹,人物造形穩重,氣氛沈靜,帶著濃濃鄉愁,被認為是台灣美術史中難得的史詩型畫作。


李梅樹先生,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重要的本土畫家。他將畢生歲月完全奉獻在故鄉的藝術創作與民間的公共事務上。因著他的藝術創作,三峽、祖師廟、李梅樹在人們的心中已然成為一個等號。在台灣繪畫史的研究中,一般將李梅樹先生的創作風格分成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指的是日據時期的創作,稱為外光派時期,中期為戰後至1977年生病住院前的創作,稱為台灣本土時期,晚期為生病痊瘉後一直到逝世前的創作,稱為回歸自然時期。黃昏即是外光派時期的作品。外光派時期指的是李梅樹的早期風格,從1924年到1948年期間。李梅樹在東京留學期間,正是印象派在日本大行其道的時候,印象主義和寫實主義都是以客觀的態度為出發點,寫實主義重視社會人文的客觀,印象主義則以色彩理論,客觀分析光線在物體上所顯示的變化,兩種主義都受到照相術的啟發與影響。李梅樹同時受到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的薰陶,以照相術來輔助作畫,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風格。他的老師岡田三郎助對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岡田三郎助是西歐風情日本化的倡導者,李梅樹返台後,也繼承這個風格,以自然客觀的寫實風格,描寫故鄉的風土人情。1934年的切蕃薯之女、1935年的編物、小憩之女等,人物與場景都是道地的本土題材。這些畫作以典雅,親切的方式結合了西洋美術與台灣本土題材,得到很好的協調,深獲好評。


附件: limeishu-10x.jpg (2019-5-31 21:46:22, 101.81 KB) / 下載次數 9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1NzE3ODJ8OTdlMzJhNjd8MTc1NTQxMzM4N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