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修行方法多,為何“清靜”二字是大根基? [列印本頁]

作者: 個人言論    時間: 2019-6-4 01:16:17     標題: 道教修行方法多,為何“清靜”二字是大根基?

道教修行方法多,為何“清靜”二字是大根基?

談及道教修行,人們慣常去追尋某種仙道法術,認為修行等同於具備某種大神通。這其實是對修行人的狹隘化解讀。通過修行實踐,能夠通曉一些道法道術這是其一,但若把法與術上升到道的高度,這就是本末倒置了。相反,真正的修行,應該是以明道、悟道為前提,並把道之理貫穿于整個修真過程中,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把術法歸於正途。若是沒有真道的指引,很有可能在修學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偏差,最終則害人害己。


那麼,想要遵道而行,又應該遵什麼呢?道祖用五千言去闡明什麼是道,卻也只是告訴了我們無為、自然兩個概念,如何才能使有為的、主觀意識的修與學,契合于道教無為的思想呢?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清靜。

經文中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講如果人們能夠始終保持清靜的本真狀態,那麼就能與整個天地大道齊合為一。道教強調“清靜”,尚包含著兩個遞進層次:


第一層曰“清靜”,即是字面意義所言“清”與“靜”。在道教中認為,輕清之體是修煉所要達到的一個終極狀態。如陰陽肇分之時輕清者上升為天、濁滯者下沉為地,人身本是秉陰陽二氣合和乃生,陽氣散盡便是作了陰鬼之類,所以修行之要在於保養人身中的輕清陽氣而消除先天、後天所沾染的種種濁滯之氣。“清”字,在道教中既是一種對修行狀態和修行理想的描繪性詞語,同時也具有清除、清理的動作性指示。

緊接著又要問,如何達輕清之態?答案便是“靜”。道教修煉中有一句話叫“陰陽動,生萬物;陰陽靜,返先天”,順應陰陽生滅的變化則為人也,修行實則是一場分離陰陽的過程,使修煉者體內只保留具備陽性的輕清之氣。但因為陰陽二氣是不斷變化流轉的,是動的過程,要實現陰陽相分就要逆動而靜。這就要求人們在日常的修行中身心皆能保持“靜”的狀態,心不因外事而起貪嗔、身不因欲求而沾染葷雜,不著外緣,所以才能內守真靜。


一則曰內守,二則是對欲望和不良習氣的清除,二者相合便是“清靜”。所以道教中提到的清靜,不僅僅只是在強調心中沒有煩惱,而是要在面對事態萬千的時候始終心如止水,同時更要能夠止得住因自身而起的諸多魔障,由此才能把清靜作為修煉的法門,而不僅僅只是煉心也。

第二層曰“清靜”,是要實現“常清靜”的態勢,重點在於“常”字。常,字面意思解便是經常、恒常,是把此上所言清靜修真的方法恒久地堅持下去,使其變成一種常態。是言修行,仍屬於人為的範疇,待到可以把清靜視之為人生之常,便是把主動人為內化成了自然,即是去有為而臻達無為也。真常清靜,是無執念的象徵,去無可去之時方是真常。


根于此,則知清靜二字乃是道教修行的一大本旨。經文中又言“真心清靜道為宗”,不離身心清靜,便可不離道。世間術法萬千,皆是載道之器、之方,過分執著於末端而忘本真,則是背道。同理,過分強調于清靜修真而妄斷術法皆是道之末用,則亦是執念。

虛無大道需要通過有為之法去論證和體悟,把參學到的感悟重新應用於術法、方技的指導與學習上,便是利濟人天之用。以術載道,以道禦術,道術兩相合,此即可謂之修行人了。

來源:道站



附件: 80.jpg (2019-6-4 01:15:49, 50.61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1OTQwNjl8YzExOGM4OGZ8MTc1NDM4MjMwOHwwfDA%3D

附件: 81.jpg (2019-6-4 01:15:50, 27.42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1OTQwNzB8NWVkNWIzZjB8MTc1NDM4MjMwOHwwfDA%3D

附件: 82.jpg (2019-6-4 01:15:50, 20.96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1OTQwNzF8YjU4ZGUxMWN8MTc1NDM4MjMwOHwwfDA%3D

附件: 83.jpg (2019-6-4 01:15:51, 27.86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Y1OTQwNzJ8NjYzOTUxNjR8MTc1NDM4MjMw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