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為何宮廟特別強調「萬年香火」?解析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三)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挺哥哥    時間: 2019-6-6 13:42:53     標題: 為何宮廟特別強調「萬年香火」?解析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三)

香火觀是怎樣的觀念?
若要把香火當成一種觀念範疇(conceptual category)來細部討論,首先我們可以從「延續性」開始談起,香火要代代薪傳,香火要時時刻刻點燃,這就是延續性(continuity),很多廟拜神的時候有這個觀念,大貢香越做越大支,愈做愈長,就是因為要一直換香很麻煩,因為香火不能斷,所以才產生這樣一種簡便的作法。

此外,香火是有起源的,我們重視神明香火緣起的傳說故事,神明香火從哪裡來,那裡就有地緣關係,所以有時候會有「祖廟」的問題。

很多廟肇基年代久遠,沒有重視文字紀錄,搞不清楚自己神明的香火是怎麼開始的,就採用關童(乩事)方式,問神明從哪裡起源,結果七問八問都問到中國原鄉,所以臺灣有很多神明,總的祖廟都在中國,然後我們就千方百計地要到中國尋根認祖,要去向祖廟表示崇敬、表示敬拜、表示尊崇,希望可以和祖廟取得香火連繫。

雖然有些時候香火並不是直接從那裡來,就像臺灣到底有多少媽祖廟的香火是直接從湄洲來的?其實比例非常少,可是大家都視湄洲為祖廟,這都是理想上(ideological)尊湄洲祖廟為祖,只因為林默娘是在那裡飛昇的。

香火具有可再生(renewable)、可更新(refreshable)的特性,可以汰舊換新,所以傳統民俗的習慣,一旦辦理進香,就要連續進香三年,可以停一陣子不辦理進香,但再辦理進香,又得連續三年都要進香。

以前彰化媽的笨港進香就是這樣,所以大媽年、二媽年、三媽年就是連續進香三年的概念,後來演變成為大家對進香事務特別熱衷。像我進行田野研究的時候,南瑤宮的老四媽會就很喜歡進香,巴不得一年到頭去進香。

但也有不熱衷盡心的,老大媽會那時的老總理很不喜歡進香,就不辦進香,每個人對進香的態度不太一樣。但基本上,香火是可以更新的,也牽涉到香火代表的是神明的兵馬,香火的更新,有時也代表神明兵馬的汰舊換新,有些老兵、老將祂會退役,或者病死,所以要有新的兵馬加入。

香火是可以積累的(accumulatable),大家愈拜愈「猛稱」,香火就愈旺,這便與時間性有關。所以有國外的學者認為,香火跟歷史和正統性是有關係的,歷史愈悠久的,就表示祂逐漸累積的香火越多、信眾愈多,所以歷史悠久的廟宇,常常形成某一個鄉鎮範圍裡的大廟,或者是成為某一個區域的信仰中心,這樣層級的廟宇,香火就是歷經時日累積下來的。

以彰化南瑤宮為例,它以前只不過是彰化南門口的一個庄廟,祭祀圈到現在還是維持在南門口的成功里跟南瑤里而已,這兩個里的人口並不多,但因為南門媽有許多靈驗事蹟,所以祂變成彰化媽,到日治時期之前,藉著組織媽祖會,其信仰圈已擴及彰化縣轄境,也就是日治時期的台中州(包含五都之前的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和彰化縣),這個與南瑤宮歷史悠久也有關係。

香火跟神明管轄的境域亦有關,每尊神明都有其轄境,所以我們會稱呼一尊神明為某一個地頭的境主,祂的境有多大,就代表祂的香火有多旺,境的概念就是神明具體的轄區,地方公廟的轄境大小不同,可分為角頭、角落、村落、聯庄、鄉鎮等等,因此,境的概念不僅用在祭祀圈,用在信仰圈也能衍生出「香境」的說法。所以說香火是有一定的範圍的。

香境指的是神明香火與勢力分布的範圍,以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王爺為例,祂的香境就有近260個村庄;彰化媽的香境近350庄,跨越縣市,共同參與的有10個媽祖會的運作;北投關渡宮關渡媽是整個北臺灣的區域信仰中心,雙北、基隆、宜蘭、桃園都有關渡媽的足跡,關渡二媽一年到頭被迎請到各地作客,變成各地的年例,這就是祂的香境。所以我們稱呼神明的「境」時,前面多加了「香」,代表的就是神明香火所遍及的地方。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