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詞牌:定風波 秘蘊 [列印本頁]
作者: rumi0418 時間: 2019-6-7 15:27:21 標題: 詞牌:定風波 秘蘊
詞牌:定風波 秘蘊20190607
(平韻兩韻五歌十一尤 仄韻兩韻二沃十二吻)
平海無端掀駭波
胸懷狹隘逆天和
蠻羽素衣紛相觸 蹢躅
升平不在歎蹉跎
舒念一詞千里忿 幽憤
能求樓矮少些愁
夏雨消塵形没隱 秘蘊
浮雲幻象霎時休
作者: jes872148 時間: 2019-6-7 15:30:47
寫得很棒,感覺好像有畫面!
作者: cmy004 時間: 2019-6-7 20:15:36
本帖最後由 cmy004 於 2019-6-8 10:49 編輯
江湖紛擾紅塵揚
心繫故人懷舊傷
文思語傾惹新惱 無腦
不忮不求也遭殃
勢屈眾默少忠良 炎涼
但願佛高多點香
天昏地暗一束光 鋒芒
寶劍出鞘月照亮
作者: yytetdream 時間: 2019-6-8 22:57:53
真不懂....真請教......
按大大詞牌名及字數 應是62字https://www.itsfun.com.tw/%E5%AE%9A%E9%A2%A8%E6%B3%A2/wiki-6333092-4990572
上片五句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兩平韻
如: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韻)中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就大大的詞:平水韻的韻部http://www.cust.edu.tw/chinese/106/000.htm
上片~
其中三平為波:五歌 和:五歌 跎:五歌 而二仄為觸:二沃 躅:二沃
下片~
其中四仄為忿:十二吻 憤:十二吻 隱:十二吻 蘊:十二吻 而二平為休:十一尤 愁:十一尤
啊~~~不好意思 我懂了---->(平韻兩韻五歌十一尤 仄韻兩韻二沃十二吻)
因不懂 結果一查 一列出 小y就看懂了
謝謝大大.....
因你讓小y......略懂詞牌
對不起.....打擾了
作者: unglylee 時間: 2019-6-8 23:31:50
天啊~
好適合布袋戲的台詞喔
作者: rumi0418 時間: 2019-6-9 09:53:03
本帖最後由 rumi0418 於 2019-6-9 09:58 編輯
此次詞牌詞譜如下
定風波 歐陽炯
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後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
暖日閒窗映碧紗
小池春水浸明霞
數樹海棠紅欲盡 爭忍
玉閨深掩過年華
獨憑繡牀方寸亂 腸斷
淚珠穿破臉邊花
鄰舍女郎相借問 音信
教人羞道未還家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韻中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換仄韻中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換仄韻中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韻
作者: yytetdream 時間: 2019-6-9 21:29:04
本帖最後由 yytetdream 於 2019-6-9 21:30 編輯
試作...
詞牌:定風波 快意
流語忽傳變動聲 且聽且看意閑閑
心若無求浮雲待 何畏 粗茶淡飯任生平
官客本原出野處 回首 田禾白鶴等相合
執酒一壺空對飲 暢快 此中滋味有誰評
作者: 風雷益 時間: 2019-6-9 22:23:59
本帖最後由 風雷益 於 2019-6-9 22:45 編輯
二沃這個韻部是入聲字,國語已經沒有入聲字.
躅作竹音,是平聲字.
基本想按韻表作詩詞還是避過差異太大的字為佳.
想知道躅的入聲怎麼唸麼?
其音讀作中南部台語裡蠟燭的燭,該說現行的台語還是有點不準,其更偏向於粵語的燭音.
可以照您的韻把觸跟躅都用試著用入聲讀讀看,
難唸又奇怪哩.
作者: yytetdream 時間: 2019-6-10 07:51:19
發現新大陸了...
原來"上平"與"下平"是這樣分的...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 ... 060914000014KK00151
宋代平水韻將唐代廣韻整理分部簡化後,鑒於平聲韻數量繁多,
因此,將三十平聲韻,分成上下二部,前十五韻為上平聲,後十五韻為下平聲.
上平聲即平聲上半部或第一部份,下平聲即平生下半部,或第二部份
上平聲分別為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分別為一先二蕭三爻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這種上下部的分法完全依照廣韻次序整理後再從中切劃成上下部,上下部是沒有內容意義的實質上的分別的,只是因為平聲字數量眾多而加以分開而已.
但至於陰平陽平就有不同了,就北京方言或國語來說,陰平聲指的是國語注音的第一聲,調值為5554,陽平聲則是指國語注音的第二聲,調值為3-5,
一般來說,台語(閩南方言)也是一樣,將平上去入分成陰陽兩種聲調,故說台語有七音,因為陰上和陽上在調值上相同.
但我曾聽說,古時候(如唐宋)的官話,官方語言,陰平與陽平是沒有區分的,也就是當時人們只在乎平與仄的分別,而不像現在國語還將第一聲和第二聲分的清清楚楚.
作者: rumi0418 時間: 2019-6-10 09:12:29
本帖最後由 rumi0418 於 2019-6-10 09:21 編輯
躅
閩南語發音:足 讀 tsiok
出處: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 ... =12&submit.y=19
搜韻網頁
躅
拼音:zhú 韵部:沃
〈名〉
足迹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说文》。按,迹也。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企望尘躅。——《尔雅序》
尘游躅于蕙路。——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出處:https://sou-yun.cn/QR.aspx?l=%E8 ... %83&c=%E8%BA%85
蹢躅
國語讀音:ㄓˊ ㄓㄨˊ zhí zhú (國語大辭典)
河洛話讀音:ti̍t tsiok (音從"直足"用河洛話發音)(自己硺磨的)
參考:https://dacidian.18dao.net/zici/%E8%B9%A2%E8%BA%85國語大辭典
河洛話部份,暫將蹢用直發音,躅用足發音。與我詞中的原意也相近,就是一直在邊想這事邊走著的感覺。
至於躅是否能用河洛話的足來做為正確發聲,我也只是按著"從 足"這部份來揣測而已,歡迎能有大大先進們提出正確的讀音,教學相長,是在這裡的另一個樂趣,
作者: cmy004 時間: 2019-6-10 09:48:17
本帖最後由 cmy004 於 2019-6-10 10:58 編輯
無韻不成詩 但韻受當時所使用的語言影響很大 古今中外皆然
唐宋的平水韻使用的是當時的中古漢語
是依照當時仍可彈奏的樂譜及音律 來進行填詞
到了明清 絕大部分的樂譜及音律都已經失逸
於是官方就根據當時的明清官話 把過往唐宋的詩詞 彙總整理成八股格律 讓當時的文人 仍可以根據八股格律進行填詞
可是就不允許像唐宋時代能夠根據樂譜與音律 採取新的格式變體 進行自由創作了
這也是明清以後 文言詩詞已經少有傑出的創作 因為大多八股化了
當時大部分文人 仍使用唐宋的平水韻來進行押韻 造成跟明清官話為本的八股格律 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
到了現在 國語跟明清官話及唐宋中古漢語差異更大 使用平水韻及八股格律來填詞 就更與時代脫節了 不過比較有古韻倒是真的
因此有人主張進行文言詩詞創作時 應該採取以國語為本的自由韻律 不要再受平水韻及八股格律的限制了
另外閩南語根據研究是最接近秦漢時的上古漢語 粵語比較接近唐宋時的中古漢語 因此粵語應該是最接近唐宋的平水韻
現在直接用粵語來朗誦唐宋詩詞是非常順暢的 而且非常有古韻味 用閩南語來朗誦唐宋詩詞則要用閩南語的文讀系統才會順暢
閩南語的文讀系統跟一般通俗台語還是有很大差異 現在一般人已經很少人會使用 不過台灣歌仔戲或布袋戲在吟唱文言詩詞時 大多仍使用這套文讀系統
作者: cmy004 時間: 2019-6-10 11:27:08
本帖最後由 cmy004 於 2019-6-10 13:10 編輯
可以參考一下
蹢的粵音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 ... search.php?q=%F0%F8
躅的粵音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 ... search.php?q=%C4%BD
在網路上 好像找不到台語發音
不過台語文讀系統是採音切方式來發聲
蹢 廣韻是都歷切
躅 廣韻是直錄切
就試著以台語音切去讀讀看吧
另外蹢躅是形聲造字 是一種腳步聲 老實說 就像哈囉一樣 真的不必太在意了
香港的粵語文化 比台灣的台語文化 保存的完整多了
什麼原因就不多說了
PS
如果用電腦讀不出聲音 可以改用手機 就可以讀出來了
平水韻也是採音切 因此包容性會比較強 適用各種官話與方言 用標準注音或拼音來比較 就不太厚道了
作者: yytetdream 時間: 2019-6-10 13:24:08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4yjkg.html
南宋以後,中國北方長期處於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先後經歷了遼、金、元、清。中國北方的語音發生了極大改變,現在的北方方言已經不是原來的中原雅音了。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長江以北的人不斷的移民到南方,所以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反而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語音,粵語、吳語、客家話、閩南語更接近我們老祖宗講的漢語。
粵語
粵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南越國時期。南越國時期是古粵語形成的雛形階段。秦始皇攻百越之時,中原大量的華夏族來到嶺南地區定居,原來的土著居民則往山區和更南方遷徙,中原華夏族的到來,給嶺南地區帶來了當時中原地區的雅音,秦漢雅音融合當地少數民族的語音,形成了粵語語音,這是粵語形成的雛形階段。
南越國納入西漢版圖以後,在西漢至三國這麼一段時期是粵語的形成階段。當時中原地區的漢人來到嶺南地區,通用的是當時的雅言,嶺南當地的讀書人讀書用的是雅言,官府用的也是雅言,百越民族在使用雅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滲入了百越詞彙。這個時期的粵語是秦漢雅言+部分百越詞彙。
魏晉之際,五胡亂華,嶺南以北的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當時的嶺南地區的粵語卻沒有受到影響,於是就出現了現在廣東話與嶺南以北的語言互不相通的局面。
在隋唐時期,嶺南地區的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粵語又受到了唐音的影響,所以今天的粵語既能對應中古漢語發音又有自身的獨特詞彙和文法結構。
總的來說,粵語保留唐音比較多,能夠對應中古漢語的發音,所以今天我們用粵語讀唐詩會比用普通話讀唐詩更押韻。
閩南語
說完粵語,必須說一說閩南語,大批中原漢人進入閩南地區,是在西晉滅亡之時,這一移民事件被稱為「八姓入閩」、「衣冠南渡」。
永嘉之亂以後,大批中原地區的漢人為躲避戰亂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陳、黃、鄭、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地區。
在今天福建省的省會福州,林、陳、黃、鄭四大姓的,占一半以上。
因此閩南語是魏晉時期中原地區的雅言,但是閩南語內部的方言差別也比較大,有泉漳片、浙南片、潮汕片、大田片、三鄉片等。
福建不同地區的閩南語之所以差別比較大,是因為北方移民是在不同時期遷徙到福建的,帶來的是中原不同地方的雅音。
粵語與閩南語的差別
粵語是中古漢語的發音,閩南語也是中古漢語的發音,那為什麼兩者之間完全不能互通呢?
粵語有秦漢雅音、魏晉雅音和隋唐雅音的疊加影響。閩南語則更多是魏晉雅音、隋唐雅言的疊加影響。另外福建和廣東各自還有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的疊加,廣東是南越、福建是閩越。
粵語和閩南語雖然不能互通,但是都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發音,所以用閩南語讀唐詩也很押韻。
如果非得把粵語、閩南語與古代漢語的語音對應起來,那麼按照台灣學者邱顯聰的說法,認為閩南話基本上即為三代之商語,而粵語為周語。簡單來說,閩南話是先秦時期的河南話,粵語是先秦時期的陝西話。
*******
要是可以投票表決
小y非常同意 cmy004 文中這段話..
"有人主張進行文言詩詞創作時 應該採取以國語為本的自由韻律 不要再受平水韻及八股格律的限制了"
會去研究語言來源及平水韻 這些東西 應該少數人
難道只有這些人才能創作近代文言詩詞嗎?
創作可以嚴謹 也可寬鬆
要用嚴謹對待 就以嚴謹來創作
要用天馬行空方式 抒發情感或情緒或其它 就用自己方式來創作 何必受拘束呢
作者: yytetdream 時間: 2019-6-10 17:03:11
風雷益 發表於 2019-6-9 22:23
二沃這個韻部是入聲字,國語已經沒有入聲字.
躅作竹音,是平聲字.
大大......
或許你是好意 指出他人不足或有待商榷處
對於你而言 沒有什麼影響 反而讓大家認為
大大才高九斗以上
可是對被講的人 可能就對自己欠缺信心
或是正在學習創作 因被大大一批評
臉皮不厚 結果不敢再創作發文了
那對本版是一個傷害 也在抹殺一個初學者 不是嗎
作者: rumi0418 時間: 2019-6-10 20:41:28 標題: 詞牌:定風波慢 舊貎
本帖最後由 rumi0418 於 2019-6-10 20:46 編輯
詞牌:定風波慢 舊貎 20190610
中原音韻 蕭豪韻 去聲
去年冬 抑鬱冷清
天灰譜寫藍調 若若稀微 聲聲遠去
耽誤臨山眺 隱於乎 匿於嘯 婉轉任由半生掉
不悔 悔也不能退 松風暮照
眼紅透眠少 寄生活 快慢爭閒好
織愁詞 借問古言錯落 惹風波 何可料
橫逆推遲往來道 舊貎
怎生重來 而莞一笑
作者: rumi0418 時間: 2019-6-10 20:42:20 標題: 詞譜:定風波慢
本帖最後由 rumi0418 於 2019-6-11 09:16 編輯
詞譜:定風波慢
雙調一百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 柳永
自春來 慘綠愁紅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 鶯穿柳帶 猶壓香衾卧 暖酥銷 膩雲嚲 終日厭厭倦梳裹
仄平平讀中仄平平句中平仄中中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句中中仄韻中仄平平仄平仄韻
無那 恨薄情一去 音書無箇
平仄韻仄中中中仄句平平中仄韻
早知恁般麼 悔當初 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 只與鸞箋象管 拘束教吟和 鎮相隨 莫拋躲
仄平仄平仄韻仄平平讀仄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句中中仄韻
針線閒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少年 光陰虛過
中仄平平仄中仄韻平仄韻仄中中中句平平平仄
作者: cmy004 時間: 2019-6-11 12:28:28
rumi0418 發表於 2019-6-10 20:41
詞牌:定風波慢 舊貎 20190610
中原音韻 蕭豪韻 去聲
莞一笑 莫忘形 地濕可別跌一跤
漫漫水窪 輕輕搖晃 雨中撐傘跳
存乎心 隱於詞 汗淚交織把情拋
無礙無礙 不休不休 總把光明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