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知道自己並非性教育專家,當我想和孩子共同走在性別探索的路上,我最好先 認真做點功課。書呆子如我,決定從書本去尋找客觀的知識。我找到這一套中譯本《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全方位涵蓋性教育、性別教育、情感教育的性學讀本》,作者是威廉.亞伯(William L. Yarber)和芭芭拉.薩雅德(Barbara W. Sayad),這兩位學者分別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應用健康科學與性別研究教授,和加州州立大學蒙特利灣分校的女性健康等課程指導。他們採取的立場是「正向看待性」(“sex-positive” approach),書中有大量的研究與調查支撐,引用許多刊登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做為佐證資料,以平易的寫作方式,解釋「性從來都不只是生殖器的相互摩擦,它關乎身體,也關乎觀念,更關乎他人和我們的人生。」
幾十年前要媽媽跟我談性談身體,她一定覺得既羞恥又彆扭,但現在已經民國一百多年了,我不願再因襲當年母親模糊不語的零性教育,我想要和孩子好好地面對身體、建立正確的性知識,他才能夠學習以健康的態度愛自己,尊重別人的身體,捍衛人我之間最適當的不該被僭越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