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梯-陳明輝 [列印本頁]

作者: 官不聊生    時間: 2019-8-5 15:13:41     標題: 梯-陳明輝

陳明輝

 



 



 


陳明輝

綜合媒材

60 × 50 × 250cm
1996
Chen Ming-huei
Ladder
Wood

作 品 賞 析 
創作自述

作品「梯」追求在生理上的重量均衡,心理上的結構平衡,來傳達一種純知性的邏輯。

評審評語
高雄獎得獎人陳明輝先生作品梯、四方桌、圓桌等給予觀賞者良好印象的最主要之處,在於其完整的結構、鮮明的材質、色彩間的對比,以及珍惜生態環境的隱喻性情懷。
單純的木質材料透過構造上的自然形體,與人工組合呼應的強調,加上黑色色彩的利用,引發出自然原木本質之美,最後在整體三件簡潔有力結合陳列,呈現出多元媒材梯形、方形、圓間的美好複合情境。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台灣。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九五年迄今任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所長,一九九六~一九九九年為高雄縣學生美展評審委員,二○○○年為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計畫主持人。   早年學習雕塑的他,曾獲台北市美展雕塑類第二名,全省美展雕塑類教育廳獎。在美國進修時也是學習物體雕塑,作品獲紐約京斯頓Block Park公園景觀雕塑永久陳列。回國後,於年,獲高雄縣立文化中心「示範公共藝術」公開徵件第二名,一九九七年,獲高雄市美展綜合媒材類「高雄獎」,一九九九年,獲「南二高關廟休息站」公共藝術競賽第一名、「板橋車站」公共藝術競賽第二名,二○○○年獲高雄市政府「開放空間景觀規劃競賽工作小組」第一名,二○○一年獲高雄市「福山國小」公共藝術競賽第一名。作品形式融合了環境藝術、多媒材、綜合造型及基本雕塑理念。   其創作理念訴求的是「生命文本的呈現」,早期作品要求「一切回歸生命的本質」,他堅信藝術品是「潛在力量的持續觀照」後,經由視覺造形轉化為「意義」的呈現。一九九六年的「梯」,以「登高」指出人類的基本欲望,置於台上的樹根象徵生命的祭台,導引出生命測試的洗禮儀式。一九九七年的「四方桌」與「圓桌」,桌面是生命的景觀場所。「床」則是經過解構與重組,呈現了禁錮與不安。一九九八年作「inside←→outside」,座落於四個角落的椅子,處於質辯與守衛的狀態。作品「方位←→方向」則邀請觀眾進入他的建築體裡。   與觀眾「互動」的想法,使陳明輝於一九九九年創作了「一個城鎮的記憶實體」,二○○○年的「15種聯想等待開啟」,則探討了人與人、人與土地,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的關係。   近期作品,陳明輝藉由測量、比例、幾何等手段,放大作品的結構體,凸顯作品在空間的佔有感、物體機能的轉化狀態和群眾的參與行為,開啟了作品與所在場域的「對話空間」和「社會表現」特徵。 答的根本呈現。創作是從視覺的思考,進入裝置的觀點,而延伸成一種場所的計畫。  從「存有」到「流變」,空間的觀念從「不動」演進為「運動」,是陳明輝之創作理念,他認為:藝術創作是對於「人」的一種反省與映照,觀察自身所處的生命場域,提出質疑、反映困境、抒發感受,並通過對創作素材的詮釋,尋求解答的根本呈現。創作是從視覺的思考,進入裝置的觀點,而延伸成一種場所的計畫。 (典藏目錄2000-2001)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