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6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9-9-5 06:07:16     標題: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6

「經云: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

即真心實心,真心即非妄心,實心即非虛情假意。

一切是真誠,真誠是真心的本體,深心與迴向發願心是真心的作用。

深心是對自己的作用,屬於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

此與儒家所講的不謀而合,儒家教學有三綱(君臣、父子、夫婦)八目。

對於修學的程序也講得非常清楚,儒家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與大乘菩薩行完全相同,只是用的名詞不一樣。

八目中「誠意、正心」即此處所講的三心,「誠意」即是心之本體、至誠心。

「正心」即心的起用。人人皆有一個真心,真心顯露即是菩薩,凡夫用的是妄心,為什麼真心不能現前?

因有障礙故,亦即《華嚴經》所講的妄想執著,因而真心透不出來。

「妄想」擴張成為「所知障」,「執著」演變為「煩惱障」。儒家亦知有障礙,而名詞不同,儒家講「格物」,「物」是物欲,物欲即煩惱。

「格」是格鬥格除,「格物」即是破煩惱障,然後致知,致力於智慧,智慧現前即破所知障。

格物致知之後,真心即現前,真心起作用即示現正大光明,儒家在修學過程中與佛家完全相同。

善導大師在此地為我們開示,理論與方法兼而有之,應細心體會。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