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66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19-9-17 06:01:24     標題: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66

十從生彼國已下。正明金臺到彼。更無華合之障。十一從見佛色身下。

至陀羅尼門已來。正明金臺到後。得益不同。即有其三。

一者初聞妙法。即悟無生。二者須臾歷事。次第授記。

三者本國他方。更證聞持二益。十二從是名已下。總結。



昨天最後我們所講的一段註解是念捨,所謂「難捨能捨,內捨外捨,內外捨」。

捨中含義,非常深廣。通常在經論中講菩薩行中有六度,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就是「捨」。

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有「廣修供養」,「供養」也是「捨」。

在四攝法中第一個是布施。可知佛法修行,無論大小乘,「捨」為第一。

佛法教學的真諦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後,如何恢復自性中之本能,這是學佛要追求的。

一切眾生學佛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原因就是放不下,所以佛法修學就把「捨」列為第一。

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不下就不能出輪迴,對於一切諸法以及法相名詞放不下,就不能見性。

不但人我要捨,法我也要捨。《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成佛是把一切法捨得乾乾淨淨,如還有一法未捨,就不能叫佛。

菩薩最高階級為等覺菩薩,尚有一念生相無明未斷,如斷掉即功德圓滿成佛。

前文中有「難捨能捨,內捨外捨,內外捨」這幾句話,《華嚴經》上有很長的一段經文說明其事,可以參考。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