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可能是最熱衷於探討AI等新科學尤其是心智科學或腦科學(Mind/Brian Science)與佛教之關係的著名人士。早在1987年,他就開始了與世界各國著名科學家的對談,並在第一次會議的基礎上成立了「Mind & Life Institute」。至2017年,該研究所共舉辦了32次有關佛教與科學的對談,據稱達賴喇嘛已經和世界上幾乎所有知名的腦/神經/心理等領域的科學家有過對話,涉及內容從認知能力、禪修治療到臨終苦樂,凡是與「Mind」(心智、腦)和「Life」(命、生活)有關的最新科技與思想理論,都在這30年間被反反復復地討論過。今年3月,他還在印度新那爛陀佛教大學(Nava Nalanda Mahavihara)捐設了一個新的研究機構——佛教科學系(Department of Buddhist Science),重點是進行佛教與心智/腦科學之交叉研究。新那爛陀佛教大學位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之目的地、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那爛陀寺之遺址北側不到一公里處,是印度首任總統拉金德拉・普拉沙德(Rajendra Prasad)為了恢復那爛陀寺昔日的輝煌並承繼其優秀傳統而建。值得一提的是,玄奘留學前後的那爛陀寺擁有當時世界超一流學科「唯識學」,而「唯識」在當代被認為是與AI以及心智/腦科學等最有可能相關的一類佛教理論與修習實踐。
從佛教徒的角度看,很難說電腦(computer)是非生物、是無認知的。某些「生命」的產生以「先在的識相續」(a preceding continuum of consciousness)為基礎。實際上「識」並不產生自物質,而「識相續」(a continuum of consciousness)則可被導入……如果一個科學家一生致力於計算機研究,那他來世就有可能轉生為電腦,即轉世成半人半機之物!如果電腦的物理性獲得了可作為「識相續」(a continuum of consciousness)之基礎的潛力或能力,瑜伽士就有可能把他的「識」導入電腦。關於電腦的這個問題只能通過時間來解決,我們只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