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尪公 是誰 誰的 尪公 臺北盆地 尪公 信仰展
[列印本頁]
作者:
batman890
時間:
2019-11-28 01:20:15
標題:
尪公 是誰 誰的 尪公 臺北盆地 尪公 信仰展
尪公 是誰 誰的 尪公 臺北盆地 尪公 信仰展
民眾網 2019/11/27 13:59
【記者方笙楠臺北報導】「尪公」與「佛公」,在閩南語中泛指任何的神像。這種口語稱呼神像的方式,在兩、三百年前隨著漳泉先民一起來到臺灣,因為時空的阻隔,加上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國民政府推行國語等因素,「尪公」的稱呼產生了變化,而成了少數幾尊鄉土神明特定的俗稱。而這幾尊尪公基本上都是被各家先民奉為家族守護神,但因為有特殊靈驗的神蹟而成為眾人信仰的「尪公」。
臺北盆地被稱作「尪公」的神祇有:保儀大夫、保儀尊王、靈著尊王、里主尊王、楊府太師、護國尊王等等,祂們成神的故事各有不同。其中信仰最為興盛的以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忠順廟保儀大夫,最常被各地迎請出巡。本來大夫是由中國福建安溪縣虎邱鎮雙卿陳姓先民帶來臺灣,後來遇到農作物發生蟲害時,迎請保儀大夫出巡皆獲得平息,在口耳相傳之下,民眾紛紛前來求助,而從家族奉祀的「陳尪公」,演變為「臺北人的尪公」信仰。
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在日治末期以前每年農曆五月廿九日,皆會舉行盛大的尪公出巡,規模媲美五月十三的臺北迎城隍。而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廣州街101號的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了讓民眾認識何謂「尪公」?臺灣還有哪些被稱為「尪公」的神明?以及臺北人共同的「尪公」信仰全貌為何?特別邀請士林庄文史工作室簡有慶老師策畫「臺北盆地尪公信仰展」,將其在臺灣及中國兩地蒐集的文史資料與民眾分享,並由木柵忠順廟、永和保福宮等寺廟提供相關的文物,讓民眾從文物和文獻來重新認識尪公的信仰面貌。展期為11月27日到翌年的元月12日,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