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越高 會增加罹患頭頸癌的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與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共同合作,針對飲酒行為對於頭頸癌的風險及預後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越高者,將會增加罹患頭頸癌的可能風險,其中,好發的頭頸癌類型為下咽癌,其次為口咽癌與喉癌。研究也發現,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兩人就有一人有ALDH2基因變異情形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研究指出,飲酒所產生的乙醛為一級致癌物。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張書銘副研究員解釋,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醋酸。然而,如果ALDH2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除了讓人在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悸之外,也因為無法有效代謝乙醛,導致乙醛容易在體內累積,因而增加罹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ALDH2基因變異在我國相當常見,大約兩人之中就有一人有ALDH2基因變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