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臉書粉絲專頁「戰史檔案(War History Center)」日前以「有砲了,但放錯了!」為題貼文,出示「日本亞細亞中心」所典藏的淡水砲台史料,根據「明治28年6月7日」日方調查資料,清楚顯示淡古目前復刻「阿姆斯脫浪後膛砲」的砲位上,當年其實是部署德製克虜伯砲,滬尾砲台第二砲基座根本沒有配置阿姆斯脫朗砲。
淡水古蹟園區上午特別出示「國定古蹟滬尾礮臺復砲調查研究計畫研究報告」,其中也有網友出示日制時期淡水砲台史料;但古蹟園區進一步出示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英軍駐淡水領事班德瑞(Fred S.A.Bourne)探察砲台實力,向英國外交部海軍司令巴特(Sir John Walsham Bart)回報蒐獲情資的間諜文件,內容指出,淡水港新造的砲台,部署四門「阿姆斯脫浪後膛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