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第一因的追求,可說是對自身存在的一種認同,並必定涉及時間空間。我們各人個體的存在差別是確立於我們的經驗、記憶、過去、認知等,由此產生「自我」(ego)的認同,佛教稱為「我執」,而由「我執」衍生出更多的煩惱。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對自我存在的質疑而歸納出「我思故我在」為絕對可靠的真理與第一原理,但他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為第一因,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恆動情形一樣。經院派哲學家及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以五路論證(Quinque viae)[8]證明神的存在亦是透過「第一因」及「第一推動者」。這些討論亦都是離不開時空的概念。當提出「自有永有」(中譯與希伯來文ehyeh ašer ehyeh, I Am that I Am有出入,但不離開存在的狀態),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已可能墮入時間的思維陷阱中,畢竟,以語言詮表的事物及理論,是不可能超越時間的。更甚,在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宇宙之外,時間空間亦是否如我們所認知的一樣,我們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