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51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2-21 05:49:52     標題: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51

觀丈六或八尺的佛像,是略像。因為這像有多少多少萬萬里高,是報身像,咱們凡夫見不著,

做不到那麼微妙地觀,基於根本連一個汗毛也看不清,既使上了白塔,你觀到了一個圓圈,

三四里這麼個半徑為一個圓圈,再遠你瞧不見了。

所以這樣的眼力看佛的像,一根汗毛也看不見的,怎麼能看見佛有多大呢。

那都是佛的報身,凡夫沒份,甚至阿羅漢也無份,只有地上的菩薩才能見。

所以只能「略觀」,「略觀」就是觀佛有丈六八尺。

但是這麼觀也有難度,比如你要觀這個白毫光相,白毫光相是八輪中空,右繞幾匝,然後下垂於地,很不容易觀的。



第四種念佛就是「實相念佛」。修行的方法,說到究竟處其實是一樣,禪宗談到般若,有三種般若,最後般若是「實相般若」。

而念佛法門的念佛也有四種念佛。第四種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也就是「念實相」。

念念入於實相,凡夫更無份了。雖然法門分了二種,但到了最高究竟的境界其實都是一回事。

當然還不僅僅就是一回事,因為淨土法門之方便中最方便之處就在於,可以使咱們凡夫甚至下愚的凡夫,

也可以通過念佛,而不知不覺的符合了《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實相般若」。

在不知不覺的持名念佛過程中,相契了「實相念佛」,念佛法門最微妙的地方就在這!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