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人頭 1994-07 陳水財 [列印本頁]

作者: 大頭寶珠    時間: 2020-3-5 00:59:59     標題: 人頭 1994-07 陳水財

人頭 1994-07 陳水財

 


人頭 1994-07        
陳水財
綜合媒材
壓克力、墨汁、畫布
150 × 150cm
1994
Chen Shui-tsai
Human Head 1994-07
Acrylic and ink on canvas

作 品 賞 析 
  作者的創作觀點是從現實生活出發,擴及對生命的體會、文化的思維,且將生命經驗轉換為圖像的提煉,以單純的圖像呈現多意義的意涵。繁複糾結的創作思維壓縮到單純的「人頭」上,呈現現代生活的種種感觸與思維,作者以黑墨﹑壓克力顏料等來構築畫面,黑色的正面頭形,難以辨別的五官,以多種色彩與不同筆觸塗抹,讓人感到百味雜陳及不敢靠近的無形壓力。(文/魏妙琪)


藝 術 家 小 傳 
  1964年台南師範學校畢業,任教家鄉的後港國小。源於對繪畫的興趣,在郭柏川畫室學畫,深受郭柏川的影響,於1967年考入師大美術系。就讀美術系的六○年代,正是台灣現代與傳統相衝突、強力激盪,而新思潮風起雲湧的年代。不管是東方、五月等畫會引發的藝術新思潮,及「文星雜誌」 的現代文學論戰,在他的藝術創作方向埋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1年師大畢業後至高雄任教,這時期他鑽研老莊哲學,並在畫面上作探討,如「八方」「思維」系列。1979年與畫友籌組「南部藝術家聯盟」。1981年的首次個展為「卡車系列」,受到七○年代的鄉土運動影響,他如實面對「工業高雄」,將高雄現實生活經驗融合在創作中,這亦是他創作的轉捩點。同年轉至成大建築系任教。1985年與畫友辦「藝術界」雜誌,加入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積極投入高雄的美術活動。1987年出版「莫內藝術的研究」,1990年參與「炎黃藝術」 雜誌編輯,全面性的觀察台灣美術環境。1990年的「牆系列」,以強烈沈鬱及符號象徵形式,闡述其對社會價值崩潰後的嚴肅思考。 1991年與倪再沁、李俊賢開始「台灣計畫」,希望在進入21世紀前十年的時間,藉由觀察台灣21縣市之現象,以文獻收集、攝影、錄影、寫生之方式,根據各縣市的自然、人文現象而創作,將台灣20世紀末的歷史留下以視覺藝術為主體的記錄。 1995年以後以「人頭系列」為主。他認為,藝術應從現實生活經驗出發,擴及對生命的體會、文化的思惟,且將生命經驗轉換為圖像的提煉,以單純的圖像呈現多義的意涵。面對現代生活、文化、藝術的種種感懷,他自喻「煮一鍋濃湯」,呈現藝術與生命經驗融合的百味雜陳。 2000年的「時空行吟」則是1999年的「年華似水」與「台灣計畫-到此一遊」兩者並置。將近十年,他到各處造訪,貼近台灣角落之現實,而交織其中的是記憶裡揮之不去的鄉親強韌而深刻的影像。在現實與記憶混淆的時空隧道中,刻畫心境,刻畫往事,刻畫歲月滄桑。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