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佛堂講話第二輯(念佛與十大願王)9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3-28 06:58:03     標題: 佛堂講話第二輯(念佛與十大願王)9

五、起用禮:由於以前所修之「無相觀」,而悟到諸法無「能」無「所」,這是得到了「真空理體」。

須知「真空不空」,從體起用,觀想到能禮之人,所禮之佛,猶如影像,普遍一切;纔能達到「妙有」的境界哩。



六、內觀禮:前面的「依體起用」「從空入假」,高深是很高深了;但是應當再進一步的觀想:自己具有的覺性,便是法身真佛。

一一禮拜,只是自己禮拜自己的法身佛,不必向外求佛。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妤在靈山塔下修」。就是這種道理。



七、實相禮:上來所講的第三種禮,乃至第六種禮,雖然一步比一步深奧;但仍存有自他內外之差別相。

今此一禮,觀入「實相」。實相平等,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不住於法,而常禮諸佛;真是玄之又玄了。



以上七種禮,乃勒那三藏所定。以下三種禮,是清涼國師所加。



八、大悲禮:以前之禮,雖然觀智圓明,尚未顯示大悲利生。

故此一禮,以明「同體大悲」之心;隨一一禮,皆普代眾生禮;方堪稱為菩薩之禮了。



九、總攝禮:謂融攝前六門由淺至深之禮,以為一種觀想。前面所講的八種禮,為甚麼只融攝六門呢?

因為第一第二,不合禮儀,所以除去不用。現在將第三至第八,總為融攝起來:謂凡欲禮敬者:先須五體投地,殷重接足

——即是第三恭敬禮。繼之深入法性,離能禮所禮之相——即是第四無相禮。再繼之以普運身心,禮不可禮之佛

——即是第五起用禮。進一步觀想:但禮內佛,不向外求—即是第六內觀禮。更進一步觀想;若內若外,同一實相

——即是第七實相禮。若能隨一一禮,普代眾生——即是第八大悲禮。將這六種禮,融為一種觀想,便謂之「總攝禮」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